古脊椎所古DNA研究成果参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展。该展览以以“创新驱动发展,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全面展示我国“十三五”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
古脊椎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重要科研进展“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作为基础前沿领域的创新成就之一受邀参展。这是中国团队独立主导的原创性成果,填补了东方史前人类遗传与演化的重要信息缺环,为修正东亚人群演化模式做出重要科学贡献。
展会上,该研究成果以沙盘形式予以展出:具像化的DNA双螺旋链条,穿越以地层剖面体现的时空鸿沟,连接起东亚远古的沿海先民与今天生活在钢筋丛林里的现代人,呈现出古基因组研究发现的东亚,尤其是中国主体人群演化连续性的重要推论——在9000多年前,中国已经存在有着不同遗传成分的古南方人和古北方人,这两种人群从8000多年前开始有了互相的迁徙和交流,而且从4000多年起变得更加频繁,他们在遗传成分上发生着不断的融合,从而形成了今天中国人的遗传结构,尤其是古北方人对于我国大部分汉族人群有着更为显著的遗传影响。探方之下,我所古DNA研究团队通过共同创新开发的古DNA捕获技术得以获取这些在东亚南方沿海而居、以渔猎为生的古人残骸中破碎的DNA信息,绘制出他们延续至今的遗传图谱——古南方人对今天生活在我国台湾岛(阿美族、泰雅族等少数民族)、太平洋岛屿的南岛语系人群有更为显著的遗传影响。由此可以看到,该研究为追溯华夏民族各族群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证据。
展览至10月27日,参观预约链接:http://www.most.gov.cn/tztg/202110/t20211019_17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