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揭晓“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

发布时间:2022-03-18 作者:
来源:
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揭晓“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

(化石网整理)据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刘微):3月1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揭晓“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等6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
 
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
 
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遗址平均海拔约3750米,处在金沙江二级支流傍河的三级阶地上。
 
该遗址面积广阔,是国内外罕见的超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遗物数量众多,2021年系统采集和发掘的遗物有1万余件。本次发掘在青藏高原东麓揭露出七个连续的文化层位,发现罕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三叠层,其中第3层不晚于距今13万年。此外,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出土的手斧与薄刃斧等石制品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
 
总体而言,皮洛遗址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超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其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的白河西岸,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左右小土山上及周围。
 
考古发掘确定黄山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群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生动再现了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原始场景。特别是“前坊后居式”大型连间长房中的F1面积超过150平方米,极为罕见。
 
此外,揭露出以陪葬大量猪下颌骨、玉钺、弓箭、象牙器、少量陶器的大型墓葬为代表的屈家岭高等级墓葬区,人骨保存甚佳,社会成员等级分明。可能具有编织功能的成束骨针的发现为我国史前纺织考古提供了重要材料。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
 
三星堆商代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文明进程研究“的实施内容之一。从2020年3月启动发掘至今,已经初步摸清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格局,并新发现6座“祭祀坑“,目前K3、K4、K5、K6已经结束野外发掘工作,K7、K8发掘工作也已过半。
 
截至目前,六座“祭祀坑”的地层关系、堆积形成过程、形制结构、遗物埋藏状况已经基本清楚,出土金器、铜器、玉石器、陶器等200余件,另提取象牙500余根。其中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扭头跪坐人像、立人像、人头像、面具、“神坛”,玉璋、戈、 凿、神树纹琮、器座,石戈,陶矮领瓮、尖底盏,丝织品残痕,象牙、象牙雕等,部分遗物从造型、纹饰来看,均前所未见。
 
新发现的遗迹和遗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将促进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礼仪和祭祀体系研究,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同时,进一步阐释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
 
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
 
国字山战国墓葬发现于2013年,该墓葬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筑卫城的附属性遗存。筑卫城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城址地处赣江南岸二级阶地的边缘地带,下方直接俯瞰赣江河谷。城址东西长410、南北宽360米,面积达14万平方米。由墓内出土铭文及遗物等推断,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期。
 
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该墓葬有围沟环绕,规模宏大,使用双墓道的多室结构,葬具规格高,随葬品种类齐全,表明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根据墓葬总体特征和出土铭文资料推测墓主可能与越国王室密切相关。筑卫城是东周时期越文化的区域政治中心。
 
墓葬体现出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征。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因素,如周围有围沟,椁板覆盖木皮,使用船形棺以及随葬原始瓷、几何印纹陶器、越式铜鼎、铜鸠杖等。同时伴有相当数量的楚文化因素、群舒文化因素以及自身独特的文化因素。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
 
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分布于楚王城城址的东南郊,西距睡虎地墓地约3000米。
 
遗址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字材料,其中有一件长文木觚(一种多棱体木牍),全文约700字,字体是典型的秦隶,觚文记载谋士筡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体例和文风与《战国策》近似。该觚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文字最长的木觚,形制罕见,内涵丰富,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代史等诸多领域,学术价值重大。
 
此外,出土的一批罕见的葬具木板画,年代为战国末-秦代和秦汉之际。题材均为首见,填补了战国秦汉绘画材质与类型的历史空白,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发现,对追溯中国墓葬壁画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武威南山区南营水库以西,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
 
通过持续的考古工作,现可初步将武威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分为以慕容智墓为代表的岔山村区(“大可汗陵”区)、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为代表的青咀-喇嘛湾区(“阳晖谷”陵区)及以党氏墓为代表的长岭-马场滩区(“白杨山”陵区)三大陵区。墓群整体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和“牛岗僻壤、马鬣开坟、地踞龙堆”的墓葬选址特征。墓葬均具有唐代早中期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因素。
 
该墓群的发现,生动揭示了吐谷浑民族自归唐以后近百年间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为推动武威地区吐谷浑王族大遗址群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为丝绸之路文化系统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关报道:四川三星堆和皮洛遗址双双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化石网整理)据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3月18日,“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来自四川的考古“双子星”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和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双双入选!
 
“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由中国社科院主办,评选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考古项目的学术价值。
 
四川获奖的两大项目中,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的实施内容之一。从2020年3月启动新一轮发掘至今,已经初步摸清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格局,并新发现6个“祭祀坑”,目前6座祭祀坑已基本全部结束发掘工作。此次发掘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代表的国内39家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以及科技公司共同开展,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工作理念,展开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多学科研究等工作。截至目前,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经出土编号文物上万件,而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其中铜器870余件、金器510件、玉器45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00余根,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鸟形金箔饰、铜顶尊跪坐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铜立人像、铜人头像、铜面具、铜尊、铜罍、铜“神坛”、铜龙、铜网格状龟背形器、玉璋、玉戈、玉凿、神树纹玉琮、玉器座、玉刀、石戈、陶矮领瓮、陶尖底盏、丝织品残痕、象牙雕、海贝等,部分文物从造型、纹饰来看,均为此前所未见。
 
此次发掘意义重大而深远——
 
新发现的前所未见的遗迹和文物,进一步充实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将促进关于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祭祀行为和祭祀体系研究。
 
进一步阐释“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运用“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单位合作”的新理念,践行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将对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工作方法和科技考古等方方面面造成积极深远的影响;系统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且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此次获奖的另一项目——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则被誉为一次具有世界性重大学术与社会政治意义的考古新发现,将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学术影响力。
 
2021年9月,该项目被国家文物局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名义发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在海拔3750米的稻城皮洛遗址,发现近万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首次建立了中国西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遗址发现的手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为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关键的证据;遗址连续的地层堆积、完好的埋藏条件和清楚的石器技术演变序列展现了早期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历史进程,为研究人类扩散、适应高海拔环境提供了重要信息。
 
附:“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名单
 
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
 
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
 
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战国秦汉墓地
 
甘肃武威市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