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中国古生物学会召开第30届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2022-05-26 作者:
来源:
分享: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于2022年5月25日-27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这是继2018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第29届年会后,我国古生物学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生物学术盛宴。
 
本次年会原定2021年10月在西安召开;由于受突发疫情影响,会议延期至2022年5月举行。由于近期全国多地再次爆发新冠疫情,使得学术年会现场会议难以正常进行。为了在新形势下促进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加强学术交流,经过中国古生物学会功能性党委、理事会研究决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并在西安和南京设立线下主会场和分会场。
 
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古生物学会、西北大学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承办,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早期生命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自然博物馆、陕西省古生物学会和陕西太华古化石博物园有限公司协办。本次会议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和科技促进发展局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60余家单位的700余人报名参加线上线下会议。
 
5月25日上午8:30,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大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中古学会副理事长邓涛主持。线上线下参加开幕式的院士、领导和嘉宾有:中国古生物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张弥曼、周志炎、戎嘉余、陈旭、舒德干、沈树忠、朱敏、谢树成,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詹仁斌,副理事长邓涛、白志强、姚建新、华洪、王永栋,监事长杨群,副监事长孙革,秘书长张元动,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二级调研员刘波,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调中心主任李志忠,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西北大学科技处处长杨涛,陕西省古生物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张志飞,陕西省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李荣社、张志沛、张兴亮、全成、郭俊锋、王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杨涛、副所长王军、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张建成等。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各分会负责人,大会特邀报告人、分会场召集人和主持人、会议承办单位负责人、有关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以及会员和学生代表和新闻媒体等。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南京会场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西安会场
 
大会开幕式上,中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詹仁斌致开幕词,他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线上线下参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代表表示欢迎,并诚挚感谢为此次学术年会召开而辛苦付出的各个单位、工作者和志愿者们。詹仁斌在发言中用“希望”、“青年”、“团结”三个关键词分享了自己对于中国古生物学近年来发展的感想。他表示,得益于伟大的抗疫精神,即“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科研成果以及重要进展均呈上升态势,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相信“国际地层古生物学的希望在中国”。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有超过60%的科研成果是青年人牵头完成的,其中Nature Index及其以上的重要成果更是高达80%是由青年人为主完成的。事实证明,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希望在青年。詹仁斌指出,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年,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假说层出不穷,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突破人们的思维极限。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门类、多学科交叉融合、数据驱动的全新时代,因此,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意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地、勇敢地面对挑战,精诚团结,协力攻关,中国的地层古生物事业必将迎来新的辉煌,必将为国际地层古生物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詹仁斌理事长致辞
 
会上,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陕西省科协二级调研员刘波致贺词,陕西太华古化石博物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浦代表协办单位分别发表致辞,并预祝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王亚杰书记、刘波二级调研员、李浦董事长分别致辞
 
随后,张元动秘书长在会上揭晓了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获奖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6位青年古生物学家获此殊荣。
 
 
张元动秘书长揭晓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获奖者
 
这6位获奖人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重大地史时期环境巨变、中-新生代古植物和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等,时代跨越6亿年前至今。
 
 
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获奖者名单
 
接下来, 王永栋副理事长公布了中国古生物学会2021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入选的四个博物馆分别是:宁夏地质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安徽天柱山地质公园和西北大学博物馆。以上入选的博物馆均具有专业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在普及地球演化和生命进化知识、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永栋副理事长公布中国古生物学会2021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本次大会将围绕“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为主题,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以及学科交叉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邀请了朱敏院士、袁训来、张志飞、李金华四位专家,以及殷宗军、傅东静、楚道亮、蒋子堃、苏涛、白滨6位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获得者做大会特邀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早期生命起源、瓮安生物群、陆地植物群和生态系统演变、有颌脊柱动物起源、青藏高原抬升、生物多样性、生物矿化等涉及古生物学前沿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会议共设置学术专题30个,收录论文摘要489篇,安排学术报告25场,包括276个口头学术报告、44个展板报告等,充分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古生物学界在最新学术理论动态、科学传播与普及、人才培养、化石保护和刊物出版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展望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线下参会代表及学生们认真听取大会报告
 
 
中国古生物学会召开第30届学术年会
 
相关报道:中国古生物学会召开第30届学术年会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报(沈春蕾):5月25~2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分别在西安和南京设立线下主会场和分会场。
 
本届年会以“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为主题,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以及学科交叉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展示近几年来我国古生物学界在最新学术理论动态、科学传播与普及、人才培养、化石保护和刊物出版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展望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年会共设置学术专题30个,收录论文摘要489篇,安排学术报告25场,包括276个口头学术报告、44个展板报告等,研讨内容涉及早期生命演化、寒武纪大爆发、热河与燕辽生物群、古海洋温度重建、微生物沉积与生物礁、古植物学与演化、青藏高原地层古生物、中新生代生物多样性、矿产、油气资源勘探与地层古生物、遗迹学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古生物博物馆与科普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术年会揭晓第五届中国古生物学会青年古生物学奖,公布新一批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授牌,举行野外地质考察workshop和博物馆云参观等活动。
 
相关报道:中国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在宁召开
 
(化石网整理)据南报网(记者 马金 余梦迪 通讯员 盛捷): 5月25日,为期3天的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在宁召开。大会由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是继2018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第29届年会后,我国古生物学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宴,来自全国各地60余家单位、700余人参加线上线下会议,包括殷鸿福、张弥曼、周志炎、戎嘉余等9位中科院院士。
 
本次大会以“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充分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古生物学界在最新学术理论动态、科学传播与普及、人才培养、化石保护和刊物出版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展望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大会邀请院士、青年学者作大会特邀报告,内容涉及早期生命起源、瓮安生物群、陆地植物群和生态系统演变、有颌脊柱动物起源、青藏高原抬升、生物多样性、生物矿化等涉及古生物学前沿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关报道: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揭晓
 
(化石网整理)据《光明日报》南京5月25日电(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姬尊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于5月25日至27日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召开。这是继2018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第29届年会后,我国古生物学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生物学术盛宴。殷鸿福、张弥曼、周志炎、戎嘉余、陈旭、舒德干、沈树忠、朱敏、谢树成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古生物学会荣誉理事,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同出席年会。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古生物学会揭晓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获奖者名单,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西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6位青年古生物学家获此殊荣。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重大地史时期环境巨变、中-新生代古植物和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等。
 
开幕式上还公布了中国古生物学会2021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宁夏地质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安徽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和西北大学博物馆入选。它们均具有专业的古生物化石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在普及地球演化和生命进化知识、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次授牌的博物馆中,有三个是宁夏、陕西和山西地区首次获批的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优化了科普教育基地的分布布局。
 
相关报道:9位院士领衔,这场古生物学术盛宴不容错过
 
(化石网整理)据现代快报(记者 阿里亚):戎嘉余院士、殷鸿福院士、张弥曼院士……他们都出席这场年度盛典啦!5月25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继2018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第29届年会后,我国古生物学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生物学术盛宴,会议将持续至5月27日。
 
大会聚焦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
 
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古生物学会、西北大学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承办,并在西安和南京设立线下主会场和分会场。
 
这场学术盛宴,齐聚了殷鸿福、张弥曼、周志炎、戎嘉余、陈旭、舒德干、沈树忠、朱敏、谢树成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此外,来自全国各地60余家单位的700余人报名参加线上线下会议。
 
本次大会围绕“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主题,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以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大会充分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古生物学界在最新学术理论动态、科学传播与普及、人才培养、化石保护和刊物出版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展望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共设置学术专题30个,收录论文摘要489篇,安排学术报告25场,包括276个口头学术报告、44个展板报告等。据悉,内容涵盖古无脊椎动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古植物学和孢粉学、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地层学、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分子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以及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分支。
 
6位青年学者获“中国古生物学会青年古生物学奖”
 
除了学术交流外,大会上还揭晓了第五届中国古生物学会青年古生物学奖、公布新一批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授牌、举行野外地质考察workshop和博物馆云参观等活动。
 
“青年古生物学奖”是中国古生物学会设立并组织实施、面向全国广大青年古生物学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奖项,要求是年龄在40周岁(含40周岁)以下的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授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名。
 
本次评选于2021年6月启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白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苏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殷宗军……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届共有六位青年学者获此殊荣。
 
这六位青年学者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重大地史时期环境巨变、中-新生代古植物和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等,时代跨越6亿年前至今。5月27日下午,他们将在大会闭幕式上做特邀报告。
 
四家地质和古生物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开幕式上公布了中国古生物学会2021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来自宁夏、山西、安徽和陕西的四家地质和古生物博物馆入选。
 
中国古生物学会历来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并于1990年代根据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标准”相关要求,设立和评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本次学术年会上入选“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的四个博物馆分别是:宁夏地质博物馆、山西地质博物馆、安徽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和西北大学博物馆。
 
其中,山西地质博物馆是山西省唯一一家普及矿产资源和地球科学知识的专业科技类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具有山西本土特色的岩石、矿产、古生物化石珍品及世界各地矿物珍品瑰宝;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完美演绎了地球的演化历史,揭示了地区地质、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联;西北大学博物馆下设校史、地球、生物、历史4个分馆,涵盖岩石矿物标本、寒武纪大爆发时期古生物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等。
 
科普宣传是古生物学科的优势之一。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9个城市(县区)建立了45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包括自然类博物馆、地质类博物馆、古生物类博物馆、大学博物馆以及地质古生物博物馆等类型。
 
相关报道: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召开 聚焦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
 
(化石网整理)据央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25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这是继2018年在河南郑州举行第29届年会后,我国古生物学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生物学术盛宴,会议将持续至5月27日。
 
本次大会围绕“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为主题,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以及学科交叉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充分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古生物学界在最新学术理论动态、科学传播与普及、人才培养、化石保护和刊物出版等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并展望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本次会议共设置学术专题30个,收录论文摘要489篇,安排学术报告25场,包括276个口头学术报告、44个展板报告等。除了学术交流外,还揭晓第五届中国古生物学会青年古生物学奖、公布新一批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授牌、举行野外地质考察workshop和博物馆云参观等活动。
 
据悉,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古生物学会、西北大学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承办,在西安和南京设立线下主会场和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60余家单位的700余人报名参加线上线下会议。
 
相关报道:庆祝古生物年会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免费开放
 
(化石网整理)据科学出版社:一、产品简介
 
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化石资源,百年以来,在一代又一代古生物学家的努力下,我国的古生物研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为世界所瞩目。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地层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全球各时代地层划分统一标准的金钉子数量达到了11枚,位列世界第一。这些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陆续集结为《中国古生物志》《中国各门类化石》等丛书和专著出版。
 
中国古生物地层知识库(China Palaeontology Stratigraphy Library, CPSL)是首个全面收录我国古生物系统分类成果并集成物种描述信息、地层、剖面相关信息与理论知识的专业数据库,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完整、详实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资料库。数据库以权威学术发布平台科学出版社的相关出版物为基础,收录近百年来出版的古生物志和相关专著中提取的数万种古生物条目数据,将内容知识碎片化、结构化、标准化处理,进行深度标引和组织,含有全面的物种描述、图片、地层、剖面等信息,并与权威科研机构古生物地层数据进行融合与关联,每年持续更新。
 
CPSL服务于含地学专业的高校、科研机构以及资源能源勘查开发机构,为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准确、权威的古生物分类、描述等信息,利用高度结构化和关联化的古生物数据、地层数据、分布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剖面数据,辅助勘探人员对各类资源能源的分布、储量和层位进行分析和预测。
 
数据库访问地址:https://cpsl.sciencereading.cn
 
二、产品内容特色
 
CPSL计划全面收录1922年以来中国古生物学研究者正式出版的《中国古生物志》(甲乙丙丁全系列)及各门类化石、地层研究、术语等专著和工具书,此外收录大量地层调查和科研数据,进行结构化、碎片化和关联应用。
 
1.最全面、连续、完整收录百年来古生物领域经典志书中的物种信息。
 
最具代表性的为全套《中国古生物志》,由世界著名古生物学家葛利普(A.W.Grabau)协助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于1922年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创刊,专载中国古生物学研究成果,分甲(古植物)、乙(古无脊椎动物)、丙(古脊椎动物)、丁(古人类)四种,一出版即成为世界各国地质图书馆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中国近代最早获得世界声誉的科学刊物,也是地质学作为我国近代最早兴起并最先达到国际水准的学科的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古生物志》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负责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数据库完整收录和发布该丛书所记录的古生物物种(约2万种)。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古生物学家组织编撰了《中国各门类化石》系列丛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发现的各门类古生物化石。90年代末开始又根据科研进展编写了一套内容更丰富的丛书,分类方式与之前出版的丛书有所不同,是我国发现的各门类古生物化石的系统总结,材料丰富、序列完整。包括《中国孢粉化石》《中国介形类化石》《中国疑源类化石》《中国遗迹化石》《中国沟鞭藻类化石》《中国笔石》《中国层孔虫》《中国的苔藓虫》《中国植物化石》《中国的蜓类》《中国的珊瑚化石》《中国的腹足类化石》《中国的腕足动物化石》《中国的三叶虫》《中国的叶肢介化石》《中国的头足类化石》《中国的瓣鳃类化石》等。数据库从该系列著作中收录约2.6万条古生物属种知识。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领导编研,代表了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当前研究水平,全面收集19世纪以来中国发现的古脊椎动物化石,以骨骼形态性状为主要依据,吸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分支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阐述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在种一级水平上对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进行全面、准确的文字介绍,并附以高质量的化石图片。目前该丛书已出版卷册所收录的古生物物种已全部在数据库中收录并发布2800余种,约占整体编研计划的一半,后续随着新增出版将持续更新。
 
另外,《中国古植物志》《中国微体古生物志》《中国古无脊椎动物志》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导编研,代表我国古植物、微体古生物和古无脊椎动物研究的最高水平。这三套丛书将由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其内容亦将实时更新加入数据库。
 
数据库除了以条目化形式呈现上述古生物学经典志书和著作中的物种知识外,还收录这些古生物地层学专著的系统概述部分,均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理论知识。此外,数据库还将所有专著中的地层剖面数据作为一类单独的数据资源进行提取和收录,以结构化形式供用户查询使用。
 
2.来自于权威地学专业工具书的词条
 
《地学大辞典》: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680余位撰写人和数百位审稿人历时6年编撰而成,囊括大气科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科学五大分支,在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更新、修订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学科知识树,编写词目2万余条,可满足单个词条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双重查读需求。
 
《古生物学名词》:由全国古生物学专家历时三年完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套完整、规范的古生物学名词(术语),既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科成熟的标志,涵盖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等六个部分,共2846条词条,每条均给出定义或注释,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部门使用的规范名词。
 
3.古生物与地层科研调查数据
 
CPSL与国内权威地学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获取大量科研调查数据,包括地层、剖面、矿物岩石、岩相等基础数据资料,已在数据库中发布约1.3万条,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地质填图、建立区域地层格架、构建三维地质结构、典型剖面对比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三、产品功能特色
 
1.全文检索与结果筛选
 
对高度结构化的古生物物种、地层和剖面信息以及理论知识和术语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可按内容类型、来源图书、分类级别、分布省份等多种条件进行筛选。不同筛选条件可按合理的复选模式组合勾选,逐步缩小结果范围,满足精准查询的需求。
 
2.基于数据挖掘的条件检索
 
在数据结构化和文本挖掘的基础上,实现了针对古生物物种时代与分布的条件检索。用户可选择特定的时代和分布作为限定条件,得到数据库中所有符合条件的物种条目列表,打破常规物种名称检索模式,实现反向搜索,为研究者提供物种鉴定的另一种解决方案。
 
3.批量检索
 
此模式下,用户可上传规定格式的Excel表格,批量比对物种中文名和拉丁名的正误,极大地提高了大量数据的处理效率。
 
4.物种、地层、剖面条目展示
 
按照结构化形式详细展示每个物种、地层、剖面的完整文字和图像,详情页配以原版书籍相应页面,形成对照性资料便于查证。古生物物种条目包含物种影像资料、分类位置、异名录、形态描述、产地层位、标本保存、讨论评述等信息;地层条目包含命名沿革、时代分布、层型、岩性特征、所含化石等信息;剖面条目包含剖面位置、详细分层、分层厚度、分层岩性、所含化石等信息。
 
5.古生物分类关系展示
 
为每本专著构建分类树,可逐级查看各个分类位置的信息。
 
6.地层柱状图在线制作
 
基于用户定义的数据,提供在线地层柱状图制作功能,导出后可直接用于论文撰写投稿、著作编撰、科研交流和教学等场景。
 
7.理论知识阅读
 
收录各类古生物志书中的总论和导言部分、古生物学专著、方法学参考书等,以章节形式提供检索、浏览。
 
四、优势与特点
 
1.古生物地层领域唯一含有详细物种描述的数据库
 
首次将百年来我国知名学者出版的各类古生物专著进行数字化、结构化,提取完整文献中的古生物物种、地层、剖面信息,是古生物地层学领域唯一含有详细物种描述的数据库。由于古生物志书和地学专著将持续出版,数据库将持续、及时地更新内容资源。
 
2.功能强大便捷,促进科研与教学
 
基于结构化条目数据和文本挖掘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检索和展示功能,提升古生物地层知识的检索效率,创新古生物系统分类可视化和剖面柱状图在线制作方式,为专业用户创造远超纸质出版物的使用体验。
 
3.多维内容关联,助力专业知识发现
 
利用精细化数字加工、知识提取、深度标引,实现古生物物种、地层、剖面、理论知识等复杂异构数据的集成整合和多维关联,支持用户一站式内容获取和知识发现。
 
五、用户对象
 
1.学科专业
 
古生物学、地质学、地质工程、资源勘探、矿业等。
 
2.用户类型
 
高校、科研院所、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局、博物馆、勘探企业、古生物学爱好者及科普工作者等。
 
六、应用价值
 
1.提供权威内容资源
 
CPSL收录资源均来自权威出版物和专业科研机构,涵盖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的各个研究方向,内容丰富、表述严谨,值得信赖。
 
2.方便查阅稀缺内容
 
CPSL与专业科研机构图书馆合作,收录其馆藏的大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出版的稀缺经典文献,为更广大的科研和勘探工作者提供便利的查阅条件。
 
3.节省文献查阅时间
 
便捷、多元的检索和筛选方式令用户得以快速精确定位所需物种、地层、剖面信息,免去大量翻查纸质出版物的时间负担。
 
4.实现数据对比分析
 
利用文本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使用户得以对全库内容进行时代延限、分布地域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对比物种分类位置的历史沿革。
 
5.实用工具助力科研
 
地层柱状图制作工具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准确地绘制图件,提高科研效率。
 
七、专家评价
 
我相信,这数十册《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的编研出版,不仅将为我国该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牢固基础,对促进和提高我国古生物学国际地位,为全球古生物学家学术交流,为国家经济发展、生产实践,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编研的成果系统、完整,具有较大的权威性,许多门类是首次系统总结。志书在我国古生物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促进我国古生物学的发展和提高国际学术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志书为国际古生物学者了解我国古生物资料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全球古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的对比研究,以及相关地学问题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
 
本数据库将随着古生物领域专著的出版而持续更新,此外将不断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的资源合作,扩大古生物物种和地层的收录规模和范围,打造古生物地层研究领域的权威数据库,保障我国古生物地层研究的世界先进地位,同时为各类古生物知识普及机构提供科学权威的内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