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三万年前洛阳古人类择居也“挑地段”

发布时间:2022-06-23 作者:
来源:
分享:


龙泉洞遗址

(化石网整理)据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刘嘉仪 实习生 陈雨露):河南栾川县龙泉山公园有一个龙泉洞,它曾是生活在3万至4万年前古人类的“家”。20日,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掌上洛阳”客户端联合主办的“考古洛阳·读懂历史”系列直播活动走进龙泉洞遗址,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顾雪军带着观众寻找古人类活动遗迹,并从中窥探这些“老洛阳人”的生活状态。
 
选房标准:地段、地段还是地段
 
房地产界流传一句话:“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表达的意思是,影响房产价值的主要因素是区位条件。龙泉洞作为距今3万至4万年古人类的“房产”,也颇符合这个标准。
 
从大的方面来说,栾川县的自然环境优越,适合人类生存。比如,最近几天,洛阳市区迎来连续高温天气,让人热得难受,但栾川县的气温就明显低一些,让人感到比较舒服。这种情况在三四万年前也存在,在没有空调、暖气的当时,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合情合理。
 
从小的方面看,龙泉洞位于龙泉山南麓一个环抱型的山坳处,这里背风向阳、采光充足。龙泉洞洞口的形制也很特殊,洞口很小,人可以钻进去,而里面有很大空间,像一个天然的遮阳棚。此外,龙泉洞海拔较高,约734米,即便河流涨水,也很难淹到这里。
 
“不难看出,当时的人类在‘挑房’时也是大有讲究的。”顾雪军说。
 
日常生活:“灶”能调节火力,“刀”能轻松割肉
 
龙泉洞遗址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之一是用火遗迹。这些年,考古人员在洞中发现了1处灰烬和4处火塘。所谓火塘,是一种用石块围成近乎圆形的“灶”,其作用与现在的炉灶类似,可以用来烹饪食物。
 
顾雪军说,这种“灶”可以通过石块控制火焰燃烧的程度和范围,曾有考古人员进行实验,在这样搭出的火塘里,明火熄灭一段时间后,仍能被重新引燃。
 
除了“灶”,考古人员还在龙泉洞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制品、动物化石、骨器等,总数有45000余件。
 
顾雪军介绍,龙泉洞遗址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多为打制石器。
 
在直播中,顾雪军现场演示了打制石器的制作方法,并且使用制成的石器进行了切割演示。记者看到,用锤击法所得的石器可以轻松切割新鲜羊腿上的肉,在使用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其锋利程度与刀具差不多。
 
考古意义:为中国史前人类文明研究提供翔实资料
 
龙泉洞遗址总面积约300平方米,经过11年的考古发掘,目前已清理发掘20多平方米,每年发掘的文化层厚度在15厘米至20厘米。在直播中,有不少观众产生疑问:这样的速度是不是太慢了?
 
对此,顾雪军表示,龙泉洞遗址作为一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对其考古研究工作与大家印象中的考古发掘有较大差异,考古人员大多数时间都在跟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石头”“土块”“骨头”打交道,这种“过筛子”似的发掘,要求考古人员对每一处蛛丝马迹都要认真分析辨别。
 
“按照总体研究规划,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是较为长期的工作,可能需要几代人来完成。这项工作虽然枯燥,但意义重大。”顾雪军说,3万至4万年前是人类进化的关键时期,现代人类就在这一时间段出现,龙泉洞遗址是中国罕见的早期智人和直立人(猿人)化石共存区域。它的发现丰富了这一时期文化的内涵,为中国史前人类文明研究提供了翔实资料。(原标题:三万年前“老洛阳人”择居也“挑地段”)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