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南站小学的云端科普地学馆就要上线啦

发布时间:2022-10-20 作者:
来源:
分享: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南站小学的云端科普地学馆就要上线啦

(化石网整理)据昆明教育:2022年10月底,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南站小学的云端科普地学馆就要上线啦。到时候,大家就可以云游地学馆,不仅可以VR实景观摩数百件珍贵化石、矿石、昆虫标本等,还能走进学校举办了30余年的地质研学营。
 
跟着教育君去南站小学这个宝藏博物馆看看~
 
校园里有个宝藏博物馆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块化石是恐龙的哪一个部位吗?”在科普地学室里,教导主任张琪拿起一块巨型禄丰恐龙脊椎化石。这块迄今1.7亿年的完整恐龙椎骨化石,来自早侏罗世,是1997年学校师生在一次地质科考活动中发现的。
 
像这样的“宝贝”,地学馆里还有很多:迄今5.7亿年的三叶虫化石,来自寒武纪;放在放大镜后面的、两块还原度极高的元谋猿人牙齿;金属与水晶融合簇生的镜铁矿,自带“艺术品”气质;几块在元谋发现的大型硅化木;还有鹿角、鹿牙、牛臼齿、哺乳类肢骨等化石,距今都有上百万年的历史……
 
四(5)班学生罗俊杰对地学室里高3.1米、长8米的恐龙标本很感兴趣:“它威风凛凛,太酷了。”张琪告诉孩子们,这是一头许氏禄丰龙的化石模型。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挖掘的最古老恐龙之一。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院士于1941年研究命名,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它有长长的脖颈、强壮有力的后肢。“老师,它是为了吃到更高地方的食物吗?”“老师,它吃肉还是吃草?”……同学们围着张琪问个不停,地学室里的藏品,勾起孩子对科学的无限好奇。
 
早在1982年,南站小学就开始组织地质科考活动,师生的足迹遍布金沙江沿线以及澄江、禄丰、元谋、曲靖等地。在科考过程中,师生在随营专家的指导下,采集标本、捡拾矿石化石。带回来的成果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室放不下了。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珍贵的物质成果,1986年,学校建起科普地学室,2015年建成科普生物馆,陈列师生采集和制作的标本,并成为云南省科技教育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学校也得到了一些机构、个人捐赠的藏品。
 
目前,南站小学有各类化石、矿石近2万件,其中精品的300余件在地学馆里展示。
 
300余件昆虫标本都是师生制作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地质科考营到现在的地质研学营,科普活动在南站小学持续了30余年,参与的师生达8000余人次。现在,由于对化石标本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捡”到化石的概率越来越小了,学校在地质营中融入了更多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等元素,地质或生物学方面的专家随队,进行科普和引导。
 
2022年暑假,六(2)班学生曹维熙参与了一次特别的夏令营。他和同学们走进污水处理厂,检测水质,了解日常生活污水如何重回清澈,还去了斗南湿地,认识鸟类,学习湿地知识,采集植物标本。
 
师生采集回来、制作完成的标本,有的被放进了学校的科普生物馆。在那里,有金带喙蝶这类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二级珍稀蝶类,以及翅膀上背着两只大眼睛的各类眼蝶、与树叶融为一体的枯叶蝶,还有各种鞘翅类、膜翅类、鳞翅类昆虫标本。
 
六(5)班学生荫玥瑶说:“这些神奇的动物好聪明,它们身上或是长出眼睛的图案,或是把自己伪装成一片树叶、一根树枝,以保护自己不被天敌袭击。”
 
张琪介绍,科普生物馆里的300多件昆虫标本,也是同学们于科技实践活动中,在老师和昆虫专家的帮助下,完成制作的。
 
每年开学第一课,老师都会带南站小学学生走进科普地学室、科普生物馆参观,所以南站小学人人都知道宝藏博物馆里有很多“宝贝”。
 
孩子们喜欢去那里,学校也将其作为校本课程的载体,与科学课、德育课等深度融合,帮助孩子们打开视野,积累地学、考古、生物方面的知识,激发科学兴趣。
 
四(2)班的沈楚然看完“天空课堂”第三课后,问老师:“我们学校的化石能不能带上天?好希望我们也能收藏从外太空带回来的石头呀。”老师鼓励他,奋发图强,长大为航天事业作贡献,梦想就有可能成真。
 
南站小学校长周霞说:“云南地质资源丰富,几任校长带着师生们走遍云南的山山水水,引导学生在地质研学营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家乡地质地貌和物产文化,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科学品质和家国情怀,从小埋下热爱科学、科技报国的种子,让南小成为孩子们科技梦开始的地方。”(原标题:是真的!昆明这所学校博物馆里有恐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