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播出《永恒的萨拉乌苏》
(化石网整理)据华夏传奇栏目:萨拉乌苏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在这里的地层发掘出距今有着7万多年前历史的古人类——“河套人”。
萨拉乌苏遗址是我国第一个正式进行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也是中国及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的重要遗址。
欢迎收看发现之旅频道,正在播出本期节目《永恒的萨拉乌苏》。
萨拉乌苏遗址是我国华北地区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即距今7万多年前的人类文化遗址,是中国及东亚地区首次发现人类化石的重要遗址,也是中国首次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是著名的“河套人”、“萨拉乌苏文化”、“萨拉乌苏动物群”以及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已被载入世界古人类、古环境、古气候、古生物、古地质研究的史册,这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远古驿站,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
1956年,内蒙古博物院的汪宇平先生又在萨拉乌苏发现一处新的旧石器遗址范家沟湾地点,1978年到1980年,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进入萨拉乌苏遗址进行考察,并对范家沟湾旧石器地点做了正式发掘,出土石制品195 件,包括石核、石片、石器等,确立了遗址的旧时器中期的文化特性。
2001年,萨拉乌苏遗址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迄今为止,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址2处,人类化石出土地点1处,萨拉乌苏动物群化石出土地点22处,动物化石45种。
沙漠的气候不仅风沙大,而且伴有烈日炙烤,日复一日的考古工作,枯燥却又不时的伴有惊喜,每一次发现新的河套人留下的“石器”和其它遗迹,都会让双古所的团队喜出望外。
从2021年开始,双古所团队与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考古院,鄂尔多斯文物考古部门的人员,重新对遗址开展调查、发掘,这次挖掘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到石器文化原生的层位,让陈福友的考古团队进一步做一些年代测定和石器空间分布的研究。
内蒙古萨拉乌苏动物群是我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最重要的代表。十万年前,生活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的披毛犀就曾在这里出土,身披厚厚的长毛,体长约3.6米,肩高约2米,而披毛犀就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狩猎对象。
目前,这些被发现的“萨拉乌苏动物群”标本,就展出于鄂尔多斯博物馆等地,该动物群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保存完好,而且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这些萨拉乌苏文化遗物和共存的动物群表明,萨拉乌苏河一带,曾经有很多的淡水湖,那里水草和森林茂盛,成群的动物活跃其间。
萨拉乌苏动物群是更新世晚期偏早时期的一个哺乳动物群。主要化石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流域,萨拉乌苏组的河、湖相沉积物中。这也是萨拉乌苏动物群在东亚北部地区研究20万年以来环境变迁、生物进化领域拥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所在。
一首永恒悠长的文明之歌——萨拉乌苏文化歌谣从远古吟唱至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彰显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萨拉乌苏遗址及其文化的发现,迄今已过去了100年,它在带给人们带来震撼、惊喜的同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思与企盼。乌审旗以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指导,深入探索萨拉乌苏遗址及其文化内涵,使其以深邃、雄浑的文化底蕴再次形成震撼世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