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杭州李家镇特有的“自然课堂” 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

发布时间:2024-04-03 作者:
来源:
杭州日报
分享:

长有螺旋齿、可当作鞭子使用捕获猎物的旋齿鲨,体长15米、体重15吨的霸王龙,长有巨型钳子和巨大眼睛的奇虾......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季承走进建德市李家镇中心小学,带领孩子们“穿越”到亿万年前,分享曾经的海洋霸主,有趣的科普之旅让孩子们“哇”声连连。



季承与李家镇结缘,缘于对“李家生物群”的研究。“这是在李家镇意外发现的珍贵的旋齿鲨牙齿化石,呈螺旋状排列,根据所产地层推断,这块化石距今约2.6亿年。”季承介绍,旋齿鲨属于软骨鱼类,以鱼类、菊石为食,是那时海洋的统治者,它的内骨骼几乎都由软骨组成,很难保存成化石,只有牙齿等坚硬的组织才可能保存下来。


近年来,在李家镇二叠系孤峰组泥页岩中,发现了门类丰富、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包括软体动物(菊石、鹦鹉螺、双壳类、腹足类),棘皮动物(海百合),海绵动物,苔藓动物,珊瑚,脊椎动物(鱼类、牙形石),遗迹化石等,特别是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宏体化石,为世界同期所罕见。“通过系统研究,有望揭示‘李家生物群’化石宝库的古海洋环境背景和埋藏机制。”季承介绍,挖掘地质文化资源,不仅能满足科学研究需要,还可为中小学提供自然资源科学教育支撑。



除了邀请学术专家进校园举办科普讲座,李家镇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求知需求,组建编写团队开发不同层次的地球科学特色校本课程,并聘请浙江自然博物院二级研究馆员金幸生、原省地质院正高级工程师王孔忠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季承担任教材编撰顾问。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让学生更了解大自然,李家镇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开展地质研学,学习使用野外地质工作“三件宝”——罗盘、地质锤、放大镜,了解岩石采样、观察标本、分析岩石特征,辨认、清修古生物化石……自然课堂的学习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和阅读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相比,亲眼看到岩石和古生物化石,让人感受更加深刻。我们聚焦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中的‘学有优教’,通过实施科学家进校园、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沉浸式研学体验等系列举措,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李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科学教育校内外联动的“深融合”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原标题:《建德:李家镇特有的“自然课堂” 点燃孩子们的“科学梦”》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