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小小“考古家”挖“化石”,“一平米博物馆”进社区

发布时间:2024-08-02 作者:
陈佳琳
来源:
新民晚报
分享:

一张报纸摊开在桌,一根塑料小棒紧握在手,8岁的兜兜摁住面前肥皂般大小的石膏,恐龙骨骼形状的印记清晰可见。随着小棒疾速挥动,灰色的石膏粉末一把把落下,藏匿其中的一个小型恐龙“化石”已初现雏形。


↑ 孩子们在认真挖“化石”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摄(下同)


昨天,静安区举行了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开放日活动。在大宁路街道的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宁领科驿里,近20名7至12岁的小朋友化身小小“考古家”,在家长的陪伴下开启了一场神奇的古生物探秘之旅。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恐龙吗?觉得恐龙强大吗?”活动伊始,著名科普作家丁丁虫老师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一平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为切入点,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绘声绘色的古生物科普主题讲座《弱者的挑战》。


生物演化史上的寒武纪大爆炸、形似三个鱼块般的皮卡虫,头和尾巴傻傻分不清的强壮怪诞虫……在丁丁虫老师有趣的“输出”下,小朋友们纷纷瞪大了眼睛,在古生物知识的海洋里恣意遨游。“我之前一直以为人类的祖先是猴子,原来猴子的祖先还是从海洋来的。”兜兜说。


↑ 孩子们通过“筷子实验”感受“立体视觉”


不止如此,丁丁虫老师还精心设计了“气球挑战”“筷子实验”等互动环节。“希望能让孩子们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了解不同的生理特征带给了人类怎样的演化优势,能够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存活下来。”丁丁虫老师说。


随后,《一平米博物馆:搭建我的恐龙展》科普互动书的责任编辑沈岚带领孩子们动手挖起了恐龙“化石”,帮助他们构建古生物展览的基本概念。7岁的壮壮对恐龙颇有研究,在石膏里挖出了一只“翼龙”,还一眼辨认出了对面的小伙伴挖出的“霸王龙”。“孩子喜欢做手工,这次活动不仅能让我和他一起学习,还能提高他的动手能力。”壮壮妈妈说。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刘哲告诉记者,“一平米博物馆”作为面向亲子家庭的教育品牌项目,希望能让青少年群体自主地、参与式地去探索科学知识本身。“这次以儿童友好阅读空间为载体,搭建了一个服务公众的平台,也是优质教育资源与社区的一次‘双向奔赴’。”



据悉,静安区各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结合自身特色,聚焦儿童需求,打造覆盖全面、服务精准、品质优良、特色凸显的儿童阅读体验,上半年开展各类活动216场,服务1万余人次,并完成更新提升7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


下半年,静安区还将推进宝山路街道图书馆(少儿)、大宁路街道图书馆(延长路馆)、彭浦镇图书馆(少儿)和北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等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至2025年末,实现14个街镇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全覆盖。


原标题:新民特写|小小“考古家”挖“化石”,“一平米博物馆”进社区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佳琳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