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恐龙研究人员大多数时间里都在努力跟上国际同行的研究步伐。如今,中国学者将首次赴中亚开展科考活动,并在全球开辟研究新天地。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说:“我亲眼见证中国恐龙研究走过低潮期,迎来当下的活跃发展。我们已准备好走向全球。”该所计划赴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开展联合科考,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戈壁沙漠和中亚牵头开展国际古生物学科考研究。
1922年至193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组织了5次中亚科考活动,相关发现震惊全球,但中国学者基本未能参与进来。中国古生物学者一直希望能在中亚开展大规模科考。徐星说:“我们终于有能力实施这个项目了。希望这将成为我们开展国际科考工作的开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国际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但刚开始时资金有限且人才短缺。通过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中国科学家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多少。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交流为中国恐龙研究带来新的元素,但当时国际合作主要由外国合作伙伴出资,且研究论文撰写也主要依靠外国合作伙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恐龙研究经费也迅速增加。中国学者将学到的国际研究方法和理念率先应用于新疆和辽宁的恐龙化石研究。截至2023年12月,中国已研究命名了343种恐龙,居世界首位。徐星介绍,现在中国恐龙学者经常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分享研究发现。徐星说:“我们的研究领域以及恐龙本身对孩子们有天然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我们已准备好去探索世界其他地方的恐龙了。”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