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美地质古生物学双边合作研讨会在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顺利召开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4月4日-6日,第九届中美地质古生物学双边合作研讨会在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顺利召开,会议主题为“显生宙现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The Rise of Modern Biodiversity)”。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联合资助,芝加哥大学和菲尔德博物馆组织承办,共有来自中美双方十七家科研院所及大学的六十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南京古生物所王向东副所长、沈树忠研究员、王永栋研究员、樊隽轩研究员、赵方臣副研究员、泮燕红副研究员、殷宗军博士、季承博士和王光旭博士共九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本次合作研讨会主要分为学术报告和会间考察两个部分。来自中美双方的学者围绕四个主题:“现代生态系统及多样性的起源时间”,“传统古生物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探讨现代生态系统的起源”,“重要化石库的沉积学、埋藏学和化石中的软组织结构的研究”和“新近纪的古气候与生物演化”,分别报告阐述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沈树忠、王永栋和殷宗军分别做了“二叠纪末生物绝灭事件在陆生生态系统中的响应”、“四川盆地三叠纪向侏罗纪过渡时期的植物和古生态的变化”以及“前寒武纪最早的海绵动物”研究报告。在分会场报告结束后,双方代表以自由发言讨论的方式,就中美双边未来在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科发展、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未来双边合作的进一步开展达成了多项共识。
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代表们参观了位于芝加哥的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最大的研究中心,美国政府最老和最大的科学与工程研究实验室之一。它拥有世界水平的科学研究装置,旨在解决基础科学、能源资源、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前沿问题。与会的美国相关学者向代表们介绍了阿贡国家实验室的高能辐射扫描和成像技术,并以恐龙、白垩纪植物化石等为例展示了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取得的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