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闻

三峡库坝区“剥化石人”:敲石觅“宝” 视珍稀程度得奖金

发布时间:2020-12-19 作者:
来源:
分享:


三峡库坝区“剥化石人”:敲石觅“宝” 视珍稀程度得奖金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新闻网(董晓斌 李重庆 周娣 湖北宜昌报道):
 
【同期】这个和蚯蚓爬过的痕迹有些相似,但不能说(就)是蚯蚓(爬的),这就叫“遗迹化石”。
 
【解说】正在介绍“遗迹化石”的,是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的农民李经巧。雾河村曾因发现地球最古老足迹化石而闻名全球。12月16日,记者来到地处三峡库坝区的雾河村,探访当地的“剥化石人”。
 
【解说】当天,在雾河村的一处化石发掘地,多位村民正在用铁锤和小铁钻剥落一层又一层的石板滩薄板状灰岩,在每层岩石上寻找古生物化石。从2014年开始,当地村民就开始受雇负责寻找化石,而李经巧和妻子杨万萍则是“领队”。
 
【解说】李经巧结缘化石特别“巧”,2011年,他改造房屋,将屋顶的废弃石板拆下堆在屋前,碰巧被在当地进行地质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看到,研究人员经过寻找,发现了一块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村民 李经巧:他们当时都还是比较激动的,终于在这里找到第一块化石。
 
【解说】据了解,埃迪卡拉生物群是寒武纪动物大辐射前夕最引人注目的复杂生物群,分布时代距今5.8亿年至5.2亿年。此次发现了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后,研究人员“顺藤摸瓜”,在距离李经巧家不远处的山体中,发现了距今5.5亿年的足迹化石,是迄今发现的地球上最早的动物足迹化石。
 
【同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陈哲:这个(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而在中国一直都没有发现,所以我们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在世界埃迪卡拉化石拼图上(的空白)。
 
【解说】由于化石的岩层坚硬,分布区域又很大,需要机械设备和大量人力,于是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雇佣了当地村民参与化石的发掘。不过,这些村民需要先通过专家的“面试”,然后培训,并实习三个月,直至完全掌握“剥化石”技巧,才能上岗。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村民 杨万萍:打钻以后,把石头采下来,要在那里做好上下层位(记号),再给每个工人发下来,就坐下来慢慢地敲,敲到东西了要仔细把它对上,要对接起来,找一个完整的(化石)。
 
【解说】记者看到,“剥化石”过程中,村民每剥落一层之前都会非常仔细的看岩石表面的纹路,一旦发现有不同于石头本身的纹路,就会请李经巧进行辨认。
 
【同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陈哲:我们这里近几年发现的化石,基本上都是老乡们帮忙找到发现的。其中有一些,都保存得非常好,像夷陵虫,就是以我们(化石发现地)夷陵区命名的化石,也是老乡在挖掘过程中挖出来的。
 
【解说】除了刮风下雨,村民们每天在挖掘现场工作8个小时,可以获得130元/天的收入。而每发现一块化石之后,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会来到村里,根据化石的完整程度、珍稀程度等因素,给发现化石的村民发奖金,奖金的金额从20元至1500元不等。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村民 秦学华:我们这里发现了古生物化石后,在家门口可以打工,我就到这里打工了,一天还可以挣130元钱。
 
【解说】据了解,当地先后有多位贫困户在“挖掘队”工作,平均一年的收入能够达到2.5万元左右。李经巧和妻子正是由于这份工作的支撑,帮助女儿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
 
【解说】目前,雾河村的化石挖掘工作和研究工作仍在继续,埃迪卡拉化石也正在不断“出土”。雾河村也已对埃迪卡拉生物群发掘地进行保护,并将化石的发掘工作与扶贫、旅游等中心工作结合,助力乡村振兴。
 
【同期】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雾河村党支部书记 屈红英: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想把雾河村的产业和旅游相衔接,第一可以带动老百姓务工,再就是把雾河村的农家乐和土特产打造出来。
 
【同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陈哲: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化石产出的比较多,也比较好,也很有代表性,我们都是有规划的进行挖掘,也为以后作为科普基地(和)其它的地质保护(做准备),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