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拖鞋珊瑚(图片:化石网网友liuye)
拖鞋珊瑚(Calceola sandalina)属腔肠动物门四射珊瑚纲泡沫珊瑚亚目。其生活在晚古生代泥盆纪早、中期,是一类已经灭绝了的极其特化的海生动物化石。它广泛分布于欧、亚、非和北美早、中泥盆纪的地层中。拖鞋珊瑚营单体生活,形似拖鞋,始部尖锐,轮廓近等边三角形,有时尖锐的始部上跷,背面圆凸,腹面平坦,萼部横断面半圆形,萼穴极深,具有一片或四片萼盖。萼盖沿平直的腹面边缘启闭,体内隔壁呈短脊状,主隔壁位于背面中央,与其它隔壁呈羽状排列。对隔壁突出,位于腹面中央,与其它隔壁呈平行排列也。边缘带明显加厚,为紧密套迭的隔壁锥构成,偶见有泡沫发育。萼盖上的隔壁有时比较明显,平行排列。拖鞋珊瑚具有特化的形体特征,因此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与一般复体珊瑚有明显不同,惯于生活在距海岸较近,含泥质较高,浅而温暖的海水中。生活中其腹面(平坦面)向下斜躺在软泥基质上,萼盖展开,用触手摄取食物。萼盖是御敌之武器,当天敌袭击时,可迅速关闭,以保其身也。因拖鞋珊瑚不营固着生活,而是躺卧软泥上,说明其可凭借触手做缓慢移动,否则,日久软泥会将其掩埋窒息。拖鞋珊瑚有独特的体态,使之成为较好的指相化石,一般它的尖锐的始部指向洋流方向。
以故中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乐森浔教授根据拖鞋珊瑚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地层顺序,乐老将该化石群分为三大类型,建立了三个自然种和二十个亚种。
二十个亚种见于我国南方下、中泥盆纪的四个层位,它们分别是郁江阶(早泥盆纪中晚期)、四排阶(早泥盆纪晚期)、应堂阶(中泥盆纪早期)和东岗岭阶(中泥盆纪中期)。与之共生的主要化石还有牙形石、竹节石、腕足类和其他珊瑚化石,构成丰富多彩的动物群和生物组合带。
就拖鞋珊瑚的发生和演变,乐老有精辟的论述:“目前已经证实我国拖鞋珊瑚类的发生,从早泥盆纪的郁江阶早期就已开始,数量极其丰富,形态极其繁多,达到了三个种和许多亚种,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到了四排阶,这种珊瑚突然进入低潮,数量少只留下两个亚种。泥盆纪中期拖鞋珊瑚又兴盛起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第二个极盛的时期,无怪乎西欧的古生物学家称这一层位为拖鞋珊瑚阶。到了中泥盆纪晚期,拖鞋珊瑚逐渐衰退,终于在中泥盆世之末完全消失。”
(本文为化石网论坛精华帖,由网友更新剑齿虎提供,仅供大家学习参考。编辑:常君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