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爱好者之家

旭日东升的逆戟王朝

发布时间:2022-12-03 作者:
来源:
分享:





逆戟鲸属(Orcinus)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真海豚科家族 , 在意大利及日本上新世地层都发现过许多逆戟鲸属(Orcinus)的牙齿 , 在新西兰早更新世地层也发现过逆戟鲸相似属(cf. Orcinus)的牙齿化石 。在意大利早上新世地层发现的西托克逆戟鲸(Orcinus citoniensis)有良好的头骨保存 , 每边颚骨保存的牙齿有14颗 , 西托克逆戟鲸(Orcinus citoniensis)体长一般不足4米 , 牠的形态介乎在真海豚科及现存的逆戟鲸之间。除了西托克逆戟鲸(Orcinus citoniensis) , 目前对上新世至更新世的逆戟鲸属(Orcinus)的认识非常稀少 , 这5百万年的时间肯定是逆戟鲸属(Orcinus)的黄金时期 , 可是上新世至更新世地层出土的化石太稀少 , 但是近来对几个地域的逆戟鲸个体进行线粒体的基因组分析显示逆戟鲸在更新世时期有过分化 , 现在的逆戟鲸属可能有超过4种甚至更多 , 本文会先介绍北美过客型 , 居留型 , 远洋型及其它地域的逆戟鲸习性和食性 , 然后再简略介绍牠们彼此的关系 , 在本文中不会对什么何年何月何日的冗长捕食记录及牠们的基本数据比如什么平均体长和妊娠期等等作详细的介绍。西托克逆戟鲸(Orcinus citoniensis)
 
东北太平洋的逆戟鲸除了过客型 , 居留型及远洋型以外 , 还有其它身份不明的逆戟鲸比如LA小群。在这里先介绍一下过客型 , 居留型及远洋型。
 
过客型逆戟鲸有较尖的背鳍 , 牠们的鞍状纹没有分叉 , 过客型小群一般由1至7头个体组成 , 平均就只有3至4头 。过客型逆戟鲸的移动模式难以估计 , 但是牠们倾向在海岸线逗留 。过客型逆戟鲸的小群包括成年母鲸及牠的后代(后代一般为一至两头) , 成员之间彼此有持久的关系, 雄鲸和牠们的母亲维持紧密的关系并持续至成年期。但是一些雄鲸会离开牠们的母系群并成为流浪的雄鲸 , 这些流浪的雄鲸不会和其它逆戟鲸形成长久的群体 , 仅只是偶尔加入其它雌鲸群体进行繁殖 , 这些流浪的雄鲸更不会和其它雄鲸存有什么联系。雌鲸就算离开牠们的母系群 , 也会比雄鲸更具群居性 。过客型逆戟鲸母系群会和其它过客型逆戟鲸的母系群作短暂性的联系 , 牠们彼此不会形成长远的关系。
 
在侦察猎物时过客型逆戟鲸会发出极低频率的声波 , 由于逆戟鲸有良好的双眼视觉 , 牠们的舌头对化学物质也相当敏感 , 这也提供了侦测猎物位置等讯息 , 过客型逆戟鲸在接近猎物时主要依赖视觉及听觉 。过客型逆戟鲸主要以海生哺乳类为食 , 牠们的食物主要是鳍足类及鲸类, 什至连北美水獭(Lontra canadensis)及鸟类也偶尔是过客型逆戟鲸的餐单内。
 
研究显示太平洋东北部存在了三个基因上有差异的群落 , 分别是1)西岸过客 , 分布于加利褔亚南部至阿拉斯加东南部 ; 2)阿拉斯加海湾过客及3) AT1群落 , 分布在阿拉斯加湾北部的奇奈峡湾及威廉王子湾(prince william sound), 目前AT1群落频临灭绝。基因上的研究显示这三个过客型逆戟鲸的群落只存有极少或者根本没有什么基因交流。在太平洋西北部的日本海岸以外估计有多达 1200头逆戟鲸 , 西北太平洋的逆戟鲸可分作过客型及居留型 , 该区域的过客型逆戟鲸也有捕食北海狗(Callorhinus ursinus)及海象(Odobenus rosmarus) , 攻击小须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及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的记录。在日本海岸记录了最大的雄鲸长达9.8米 。
 
居留型逆戟鲸有钩状的背鳍 , 背鳍尖呈圆状 , 居留型逆戟鲸小群由10头至60头个体组成。居留型逆戟鲸主要以硬骨鱼类为食 , 捕食时会发出相当频繁的卡嗒声 , 这些声纳能对鱼类构成伤害。居留型逆戟鲸可分作五个群落 , 包括北方居留型 , 南方居留型 , 南阿拉斯加居留型 , 西阿拉斯加居留型及西北太平洋居留型。
 
南方居留型逆戟鲸有三个小群包括J小群 , K小群及 L小群 ,  J小群及K小群大约有多达20头成员 , L小群更多达59头成员 , 占去整个南方居留型种群总数的一半。在春季 , 夏季及秋季南方居留型逆戟鲸小群在普捷湾(Puget Sound) 内陆水道 , 乔治亚海峡(太平洋海湾)及南侧隔海峡(STRAIT OF JUAN DE FUCA)出沒 , 这些小群定期在华盛顿及温哥华岛海岸出没 , 并且罕有地南移至加利褔亚中部及北移至夏洛特皇后群岛(Queen Charlotte Islands)。至于冬季时南方居留型逆戟鲸的种群分布及移动所知什少。尽管南方居留型及北方居留型在北面的温哥华岛及夏洛特皇后群岛(Queen Charlotte Islands)分布上有所重叠 , 但是南方居留型及北方居留型的小群并没有被发现具任何基因上的交往 , 基因上的分析显示南方居留型及北方居留型有着生殖隔离。
 
南方居留型逆戟鲸虽然主要以鲑鱼及其它鱼类为食 , 但要较其它居留型逆戟鲸凶猛 , J小群更有袭击杀死港湾鼠海豚的记录 。2005年的报导指出在圣璜岛(San Juan Island)发现过13头港海豹 (Phoca vitulina)的尸体被认为可能和南方居留型逆戟鲸有关 , 近来在哥伦比亚省纳奈莫市更有目击多达14头南方居留型逆戟鲸攻击及追逐3头过客型逆戟鲸。
 
北方居留型逆戟鲸群落一共有16个小群 , 牠们生活于温哥华岛(Vancouver Island)中部至阿拉斯加东南部 , 偶然也会在南方的德福卡海峡 , 圣胡安岛屿及Gray’s Harbor出没。从六月至十月 , 许多北方居留型逆戟鲸小群会聚集在温哥华岛东北面的约翰斯通海峡(Johnstone Strait)及夏洛特皇后湾(Queen Charlotte Sound) , 但是对北方居留型逆戟鲸在其它月份的移动及分布所知什少。在阿拉斯加东南部 , 北方居留型会和南阿拉斯加居留型有所接触但两个群落之间却没有或者极少的基因交流。
 
南阿拉斯加居留型逆戟鲸分布在阿拉斯加东南部及阿拉斯加海湾[包括威廉王子湾(Prince William Sound)及科迪亚克岛(Kodiak Island)] , 南阿拉斯加居留型一共有至少15个小群在两个区域被确认。威廉王子湾(Prince William Sound)的居留逆戟鲸并没有出没于阿拉斯加东南部 , 但是在科迪亚克岛(Kodiak Island)外和其它未知的居留逆戟鲸小群混集。
 
至于西阿拉斯加居留型逆戟鲸更所知什少 , 牠们的分布仅局限在白令海一带的海岸及远洋。曾在西阿拉斯加拍摄得多达241头逆戟鲸 , 但是牠们的小群数目却是未知的。估计有多达400头逆戟鲸分布在白令海东南部 , 但是没法确定白令海东南部到底存有多少头居留型逆戟鲸。
 
西北太平洋居留型分布在华盛顿 ,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及阿拉斯加的海岸 , 这也是三文鱼的分布。西北太平洋居留型的分布可能一直向西延至俄罗斯和日本的海岸线。
 
远洋型逆戟鲸形态和居留型逆戟鲸要较相近 , 远洋型逆戟鲸的鳍尖较圆状 , 鞍状纹大小和居留型逆戟鲸的相近 , 但是鞍状纹较不明显 , 而且鞍状纹的变异较过客型的大 。远洋型逆戟鲸规模要远较过客型及居留型的大 , 一群远洋型逆戟鲸的数目能多达75至100头个体 , 尽管过客,居留及远洋逆戟鲸三者的分布有所重叠 , 但远洋型逆戟鲸和过客型或居留型逆戟鲸彼此没有混集。远洋型逆戟鲸也是三者中体型最细小的 , 有记录的远洋型雄鲸全长约6.2至6.5米 , 雌鲸全长约5.5至5.7米。远洋型逆戟鲸偏好以硬骨鱼及鲨类为食 , 牠们的食物包括虹鳟属(Oncorhynchus sp.) , 杜父鱼属(Cottus sp.) , 狭鳞庸鲽(Hippoglossus stenolepis) , 月鱼(Lampris guttatu)及真鲨科比如大青鲨(Prionace glauca)。远洋逆戟鲸也被目击和加州海狮(Zalophus californianus), 灰鲸(Eschrichtius robustus) , 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 及短吻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同游 , 但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是存有捕食关系 , 什至还有目击记录显示瑞氏海豚(Grampus griseus)向一对远洋逆戟鲸不断进行骚扰 。
 
在夏威夷的逆戟鲸基因则和阿拉斯加海湾的过客型逆戟鲸较接近 ,估计有250头逆戟鲸在夏威夷一带的海洋生活。
 
有关加利褔亚以外的逆戟鲸习性及食性所知什少 , 著名的那个法拉隆岛杀死大白鲨的LA小群到底和其它地域的逆戟鲸比如过客,居留及远洋的关系怎样一无所知 , 这个LA小群看似以海狮及鲨类为食。在墨西哥海湾的逆戟鲸曾有捕食热带斑点原海豚(Stenella attenuata)的记录。在巴哈马以外的大西洋有目击过逆戟鲸捕食大西洋点斑原海豚(Stenella frontalis) , 弗氏海豚(Lagenodelphis hosei)及侏抹香鲸(Kogia sima)的记录。
 
西北大西洋的逆戟鲸主要以琴海豹(Pagophilus groenlandica) , 白喙斑纹海豚(Lagenorhynchus albirostris) , 小须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 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 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 , 刀嘴海雀(Alca torda) , 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及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为食。
 
在加拿大东部的北极地域的逆戟鲸以弓头鲸(Balaena mysticetus) , 白鲸(Delphinapterus leucas) , 一角鲸(Monodon monoceros) , 长肢领航鲸(Globicephala melas) , 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 , 小须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 , 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及海豹为食。
 
北大西洋的逆戟鲸可分作1型(Type 1)及2型(Type 2) , 过去认为牠们和东北太平洋逆戟鲸及南极逆戟鲸彼此独立分化 , 但是近来的基因分析显示大西洋2型逆戟鲸和南极的逆戟鲸关系更密切 , 北大西洋1型及北大西洋2型是属两个不同的种群。
 
北大西洋1型由七个单倍体型(单倍体型为29–35)组成 , 在冰岛及挪威牠们以鲱鱼为食 , 在北海的北大西洋1型则以鲭鱼为食。北大西洋1型有较平行的眼斑 , 眼斑前端正是在喷水孔前方 , 北大西洋1型雄鲸的体长平均数为6.3米 , 所捕获的最大个体长约6.5米。
 
北大西洋2型分布在苏格兰至法罗群岛(介乎挪威海和北大西洋中间) , 北大西洋2型有呈三角型的眼斑 , 眼斑前端的位置是在喷水孔后方 , 在苏格兰西岸及亚速尔群岛的小型群落发现了色素图样 。北大西洋2型雄鲸的体长平均数为8.16米 , 最大的个体可达8.5米(据说在东北大西洋曾捕获9米的个体)。北大西洋2型由两个单倍体型(单倍体型为27及28)组成 , 和北大西洋1型不同 , 北大西洋2型主要以其它鲸类为食的 , 曾在牠们的胃部发现了小须鲸(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的鲸须 。在墨西哥湾袭击及捕食抹香鲸的单倍体型37则被认为是属北大西洋2型。
 
挪威北部的逆戟鲸以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为食时 , 一群逆戟鲸会把鲱鱼群赶往水表层 , 鲸群会在鱼群四周或者下方游动 , 定期地用尾巴拍打鱼群才进食。挪威北部的逆戟鲸群偏好在早上于浅海寻找鲱鱼群 , 牠们甚至会跟随渔船并进食堕进鱼网的鲱鱼。
 
冰岛的逆戟鲸发展出另一种捕猎策略 , 牠们会发出声波把鲱鱼群赶在一起, 进食前再以尾巴拍打鲱鱼群。
 
在苏格兰北部及挪威之间的水域逆戟鲸更被目击在渔船附近追踪大西洋鲭鱼(Scomber scombrus)和鲱鱼群 , 在白令海更有目击逆戟鲸小群尾随渔船多达31天且长达1,600公厘。
 
在直布罗陀海峡(Strait of Gibraltar)的逆戟鲸群以追捕迁徙的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为食 , 牠们以每秒3.7米的时速持续追逐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达30分钟 , 直布罗陀海峡的逆戟鲸主要以体长小于1.5米的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为食 , 至于体型较大的蓝鳍金枪鱼(Thunnus thynnus)对逆戟鲸来说是很难追捕的猎物 。
 
在新西兰不同的逆戟鲸亚群落都存在不同的食性 , 整体而言牠们的小群由2头至22头个体组成 , 新西兰逆戟鲸小群大小和食物类型有很大关连 , 以鳐类为食的小群大小一般由3至18头个体组成 , 以鲸类为食的小群大小则由3至6头个体组成 , 以鲨类为食的小群大小则由5至8头个体组成 。新西兰逆戟鲸大概和东北太平洋的逆戟鲸相似 , 都是比较偏食的 , 一些小群专门以鳐类为食 , 另一些则专门以鲸类为食 , 不过也许牠们可能也是机会主义者。
 
牠们的食性大致包括软骨鱼 , 硬骨鱼 , 鲸类 , 鸟类及头足类(主要是章鱼)。新西兰逆戟鲸曾有捕食翅鲨(Galeorhinus galeus)  ,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及短肢灰鲭鲨(Isurus oxyrinchus)的记录 , 牠们的食物还包括鳐类 , 什至曾有捕食纽西兰电鳐(Torpedo fairchildi)的记录 。新西兰逆戟鲸捕食的硬骨鱼主要包括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 及南极栉鲳(Hyperoglyphe antarchia) , 曾有目击记录显示逆戟鲸曾捕食翻车鲀(Mola mola)。新西兰的逆戟鲸捕食的哺乳类包括暗色斑纹海豚(Lagenorhynchus obscurus) , 曾有过袭击短吻真海豚(Delphinus delphis) , 南方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及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的记录。令人奇怪的是鳍足类不是在新西兰逆戟鲸的餐单内 , 对新西兰的鳍足类来说 , 大白鲨(Carcharodon carcharias)是主要的威胁。至于新西兰的逆戟鲸捕食的鸟类主要是小蓝企鹅(Eudyptula minor), 至于黑背鸥(larus dominicanus)及新西兰红嘴鸥(Larus scopulinus)并不是新西兰逆戟鲸的食源之一 , 仅只目击过新西兰远洋的逆戟鲸偶然捕食黑背鸥(larus dominicanus)及新西兰红嘴鸥(Larus scopulinus)而已。
 
南极南部正是逆戟鲸的集中地 , 当地有三类逆戟鲸 , A型逆戟鲸主要以鲸类为食 , B型逆戟鲸主要以鳍足类为食 , B型逆戟鲸可能也会以企鹅作为食物 , C型逆戟鲸以硬骨鱼为食。
 
根据1983年Berzin 及Vladimirov的观察, 南极远洋型的逆戟鲸大致上是A型 ,小群数量估计都只是10-15头。 B型及C型主要活动于浮冰附近 , 根据Berzin 及Vladimirov的观察浮冰附近有多达150-200头逆戟鲸,但他们没把这150-200头逆戟鲸区别那些是B型及C型 , 因此B型及C型种群数量是不太清楚的,但好像比较倾向C型 ; 至于1981年Ivashin观察浮冰附近已有多达 150-300头逆戟鲸,但也没指出B型及C型的数量。
 
其实在南极还发现了第四类逆戟鲸 : D型逆戟鲸 , D型逆戟鲸最初在1955年的新西兰被拍摄 , 在2004年以后有六次目击D型逆戟鲸的记录。D型逆戟鲸有极细小的白色眼斑 , 牠分布在纬度40°S 及 60°S之间亚南极水域 , 牠们的头部更呈球状并类似领航鲸 , D型雄鲸有极狭窄的背鳍并向后倾斜 。目前对D型逆戟鲸的食性还是不明 , 但是有照片显示D型逆戟鲸会掠夺渔船捕获的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其实南极海洋应该还有第五类逆戟鲸 , 下文将会再描述。
 
南半球的逆戟鲸比较偏向进食须鲸的唇及舌头部分,北半球的逆戟鲸不但进食须鲸的舌及唇部分,连咽喉位置也是北半球的逆戟鲸偏好的进食部分。据说在南半球的两头雄性逆戟鲸胃部也发现过其它逆戟鲸的残骸 。
 
有记录显示南非的逆戟鲸以硬骨鱼类及长吻真海豚(Delphinus capensis)为食 。
 
于大西洋西南部的逆戟鲸则会同时以鱼类及海生哺乳类为食 , 在巴西南部以外的水域及世界许多地区的逆戟鲸都懂得捕食困在鱼网的鱼类 , 在南大洋逆戟鲸出没时 , 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 渔获减少超过50%。在委内瑞拉东北部的海岸也目击过逆戟鲸捕食太平洋橄榄鳞海龟(Lepidochelys olivacea)及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的记录。
 
在巴西São Paulo北岸的浅海有过逆戟鲸捕食双吻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的记录 , 巴西的东南部及南部也有逆戟鲸捕食剑鱼科及金枪鱼的记录。
 
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以外的逆戟鲸什至懂得”搁浅战术”捕捉海狮 ; 在阿根廷丘布特省海岸逆戟鲸有攻击捕杀七鳃鲨(Notorhynchus cepedianus)的记录  。
 
秘鲁的逆戟鲸偏好以海生哺乳类为食 , 曾有目击记录显示有6头逆戟鲸曾追逐一群有15头个体的领航鲸小群 ,另一个记录是8头逆戟鲸追逐多达200头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 , 牠们杀死了其中一头宽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并多次把海豚撞出水面 。在当地的抹香鲸身上发现的伤痕也被认为是秘鲁的逆戟鲸所做成的。秘鲁的逆戟鲸也有捕杀南美海狗(Arctocephalus australis)幼体的记录 ; 也有南美海狮(Otaria flavescens)被发现和逆戟鲸相距800米 , 但是却没显示南美海狮(Otaria flavescens)有逃避的迹象。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逆戟鲸有捕食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及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的记录 , 牠们的食物包括硬骨鱼类 , 软骨鱼类 , 海狮科及鲸类 , 被捕食的软骨鱼类包括加拉帕戈真鲨(Carcharhinus galapagensis) , 双髻鲨属种(Sphyrna spp.) , 双吻前口蝠鲼 (Manta birostris) , 太平洋前口蝠鲼( Manta hamiltoni) , 魟属种(Dasyatis sp.)及鲼属等等。
 
曾拍摄未成熟的逆戟鲸会碰撞双吻前口蝠鲼 (Manta birostris)并把猎物向下拖至深海 , 逆戟鲸会把蝠鲼杀死并水平地游至另一头逆戟鲸 , 也有一个水下短片记录小群中成年的逆戟鲸和未成熟的逆戟鲸共同撕裂怀疑是鲼科的猎物。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一带的海洋经常都可目睹逆戟鲸猎杀双吻前口蝠鲼 (Manta birostris) , 此外芒基蝠鲼(Mobula munkiana)及纳氏鹞鲼(Aetobatus narinari)也是加拉帕戈斯群岛逆戟鲸的餐单中 , 这些大型鲼科 (Myliobatidae)属种看似是加拉帕戈斯群岛逆戟鲸的主要食源 , 但是加拉帕戈斯群岛逆戟鲸也多次被目睹和加拉帕戈海狮(Zalophus wollebaeki)的领域相当接近 , 这暗示逆戟鲸应该会捕食加拉帕戈海狮(Zalophus wollebaeki) , 并显示牠们是机会主义者。相对鲸类及海狮科这些高潜能的猎物 , 大型鲼科游速较低 , 逆戟鲸要捕食大型鲼科相对要较容易且不用付出大多体力 , 此外捕食这些大型鲼科也是成鲸教导未成熟的个体捕猎技巧的理想对象。
 
印度洋的逆戟鲸数量不明 , 在印度洋的逆戟鲸有捕食金枪鱼及鲨类的报导。在克罗泽群岛(Crozet Islands)一带的印度洋至少存有两类逆戟鲸 , 当地有一类逆戟鲸外型和南极的A型逆戟鲸相似 , 牠们的食性相当广泛 , 曾被目击以小须鲸 , 南象海豹 , 企鹅及鱼类为食 ; 那里的A小群中的雌鲸成员A2 及 A3长度分别为6.1米及5.9米 , 这和挪威的逆戟鲸雌鲸平均大小差不多 , 挪威的雌鲸体长平均数为5.8米 , 最大的为7米 。冰岛发现的雌鲸最大则为5.4米。
 
生活在克罗泽群岛(Crozet Islands)及凯尔盖朗群岛一带印度洋的另一类逆戟鲸则被目击以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 为食 。上述的南极 D 型逆戟鲸则有14个在克罗泽群岛(Crozet Islands)被目击的记录 , 但是这些记录都是发生在远洋 , 那里的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 eleginoides)正被认为是南极 D 型逆戟鲸的食物。
 
澳洲的逆戟鲸食性相当广泛 , 食物包括硬骨鱼类 , 鲨类 , 企鹅 , 儒艮 , 鳍足类及鲸类 , 什至连抹香鲸也曾受澳洲逆戟鲸袭击进食。
 
几乎所有南极的逆戟鲸类型是一个单源类群 , 这些南极的逆戟鲸类群和生活在西北大西洋墨西哥海湾的逆戟鲸种群形成单源的类群 , 牠们和东北太平洋的过客型逆戟鲸关系并不密切 , 相反牠们和东北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的其它逆戟鲸关系非常密切。南极B型及C型逆戟鲸是有共同先祖 , 从线粒体的基因组的分析研究显示南极B型及C型逆戟鲸仅只有三个差异 , 南极A型逆戟鲸和B型及C型逆戟鲸却有着24至25个差异 。值得一说的是南极其中一个逆戟鲸种群AntA2和其它南极逆戟鲸丝毫没有任何关系 , AntA2是一个类似过客型的独立种群 , AntA2和东北太平洋的过客型逆戟鲸关系要非常密切 , 牠是南极第五个逆戟鲸类群。
 
过客型逆戟鲸种群由牠们的共同先祖分化估计约有19万年 , 其它逆戟鲸类群分化估计约5.9万年至11.7万年 , 南极的逆戟鲸类群和墨西哥海湾的逆戟鲸种群由牠们的共同先祖分化估计约33万年之久。
 
远洋型逆戟鲸包括东北太平洋的远洋型类群外 , 还包括墨西哥西部及克利珀顿岛(位于东太平洋墨西哥海域的荒岛)的逆戟鲸种群(这两个种群过去没被认为是远洋型逆戟鲸的一部分)及西北大西洋纽芬兰的一个逆戟鲸种群 , 这显示东北太平洋的远洋型及居留型都源自北大西洋 , 或者是在气候回暖时从东北太平洋穿过西北海道返回西北大西洋。
 
ENA 1-2这分化枝主要有两个不同的单元型(haplotypes) , 主要分布在英国及冰岛一带的海洋 , 牠们曾被列入北大西洋1型(North Atlantic Type 1)。ENA type 1主要以鱼类为食 , 但牠们被认为同时以鱼类及哺乳类为食 。ENA 1-2两个不同的单元型的分化时间大致和东北太平洋的居留型及远洋型分化时间相同 。
 
ENA Type 1这分化枝包括冰岛 , 挪威及直布罗陀海峡的逆戟鲸及来自新西兰其中一个群落 , ENA Type 1是近来根据食性和型态而被描述的 。从分析研究显示ENA Type 1和东北太平洋的居留型及远洋型关系要较密切 , 东北大西洋及东北太平洋两地的逆戟鲸有着相似的单元型分化 , 但是没法知道两地群落的共同先祖到底是源自北大西洋或者是北太平洋 , 牠们可能兴起于低纬度区域 , 但这些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
 
ENA Type2仅只有一个样本被抽取研究 , 从分析研究显示ENA和其它的东北大西洋逆戟鲸群落有很大差异 , 但是牠们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分析研究。
 
根据研究分析显示北太平洋的过客型逆戟鲸应该被认为是独立种 , 北太平洋的过客型逆戟鲸从其它逆戟鲸分化出来已有70万年之久 ; 南极B型及C型也被认为是独立种 , 牠们的分化时间已多达15万年之久 , 南极B型及C型两者和南极A型的逆戟鲸的分化时间更有33.5万年。至于南极A型 , 北大西洋 , 北太平洋居留型及过客型的分类位置还是不明的 , 居留型逆戟鲸及远洋型逆戟鲸的分化时间则有17万年之久。
 
在本文为化石网论坛精华帖,由网友两魏争雄提供,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辑:刘琮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