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爱好者之家

黔西南州地质遗迹,穿越亿年来看你

发布时间:2024-11-13 作者:
张建林
来源:
新京报
分享:

20年前,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成立了一处国家地质公园。那些被嵌在化石里的古生物满足人们无限的好奇与想象,而神秘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也让这处公园散发出巨大魅力。2015年,当地政府决定要把它推向全世界。


在经历了近8年的等待后,也就是今年3月份,它成功升级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外评估专家毫不吝啬把它归纳进世界上最优秀、最独特的地质公园行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外界宣称,这处公园的三叠纪相变带地质遗迹,填补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空白。


航拍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修复化石

村民把自己“修”成行家

20个世纪50年代末期,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在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采集了8块化石。研究发现,石头里的小型海生爬行动物,比陆生恐龙更为古老。它们曾生活在2.37亿年前兴义的一处陆缘海滩上,后被命名“胡式贵州龙”。


贵州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件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摆放着300多件修复好的贵州龙化石。游客踏进博物馆大门,就能看见镇馆之宝——一块长达5.2米的贵州鱼龙化石。


这是目前产出层位最低、保存最完整、修理最精细的贵州鱼龙,归属于萨斯特鱼龙科。据兴义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温谦谦介绍,化石中鱼龙腹部的凸起,是它胃内的残留物。按骨骼分析,它吞食的可能是新铺龙。


这块化石是当时最大型的爬行类动物,也是目前馆内收藏最大的脊椎动物化石。工人们用吊车,把它从三公里外的兴义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搬来。此后,王云忠和一位来自日本的化石修复师,在石头上趴了13个月,才使它原来的面貌得以重现。


化石修复是一项枯燥的工作。2013年,当地组织10多名村民集中学习,为公园培养本土化石修复人员。有些村民没坚持几天,就走了。最后留下的只有王云忠和他的妻子。那个时候,王云忠24岁,正跟着北京大学江大勇教授学习。


王云忠说,现在博物馆里摆放的一块新铺龙化石,他独自花了8个月才修复成功。岩层太硬,经常刺得火花四溅,为此他还用坏了三根气枪针。


后继有人

父女同做地质人

从发现8块海生爬行动物标本,到一家世界地质公园的诞生,这前后共花了67年。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每天来回进出的还有温谦谦,她全程参与了地质公园的申世工作。如今,她更忙了。一批批到访兴义的世界游客站在她面前,她就用英语告诉他们:整个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有1456平方公里,横跨了17个乡镇,由三个大园区组成,是贵州“古生物王国”“喀斯特王国”“沉积岩王国”的典型代表。


她的父亲温安贵原是黔西南州自然资源局的总工程师。“我之前是学会计的,受父亲影响,后来才转到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领域。去北京大学后,我就跟着学校的江大勇老师学习。”温谦谦告诉记者,她目标明确,以后就要研究贵州龙。


在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有大量怀孕的贵州龙化石标本。温谦谦对贵州龙新生个体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导师指导,她首次描述了新生个体的形态学特征。


例如,贵州龙一胎数量可多达11条,在分娩过程中并非一次产出所有胚胎。新生个体出生方式为头部优先,刚从母体产道内出来时呈四肢收拢,头尾朝身体方向蜷缩的形态。新生个体的头骨平均长度为8.56毫米。


这些有趣的细节,也被更多的中学生们所了解。去年7月,温谦谦正式入职贵州兴义国家公园管理处。一些科普讲座会请她去讲讲地质公园和贵州龙,三叠纪的地质基础知识和生命的演变历史,形象生动地从她口中缓缓道来。学生们睁大了眼睛,竖起耳朵,听得入迷。


很多同事,对他们父女这两代地质人赞赏有加。虽然父亲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温谦谦,但她明白,她现在乐于做的一切,也是父亲所希望的。“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是黔西南州的一块金字招牌,以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兴义,认识贵州龙。我想把这份工作做好。”她说。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贵州龙化石。


保护化石

一家人自办博物馆

当地人还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推介黔西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宋庆兴一家就在兴义市开了个博物馆,这也是黔西南首个已备案的民办博物馆。


馆长宋庆兴在自己2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收集化石。早些年,宋庆兴在征集化石时,发现了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石头的围岩很厚,还裹着家禽粪便。来回折腾后,他把这块石头带了回去。经修复师一番操作,一个怀了孕的黔鱼龙在石头中显现。惊喜的是,七个小鱼龙也在石头里。


宋庆兴把这块化石命名为“远古的召唤,穿越亿年来看你”。如今,它就展示在他们家的博物馆里。来访的游客,会好奇这个长长的化石命名。儿子宋超凡当起讲解员,给游客们答疑解惑,介绍这块石头与父亲的故事。


妻子和儿子给了宋庆兴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分别担任了该博物馆的副馆长。宋超凡说,博物馆里面主要是收藏三叠纪时期的化石,成品有300余件。包含了贵州龙、海百合、鱼龙类化石,还有一些鱼类和虾类的化石。


“这些标本都非常精美。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一条关岭鱼龙,它身长有11米,算是目前出土最大的关岭鱼龙之一。”宋超凡告诉记者,贵州龙化石是黔西南的一张名片。他们不仅想让人们知道这些化石,更想让大家了解什么是三叠纪,了解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学生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研学。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