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岩(andesite)
中性的钙碱性喷出岩。与闪长岩成分相当。andesite一词来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名 Andes。分布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及岛弧地区。产状以陆相中心式喷发为主,常与相应成分的火山碎屑岩相间构成层火山。有的呈岩钟、岩针侵出相产出。安山岩火山的高度最大,一般高500~1500米,个别可达3000米以上。
安山岩的色率一般为20~35,手标本上呈灰、黑、红、紫、褐等色,蚀变后呈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及暗色矿物。其中斜长石以中长石、拉长石为主,常具环带及熔蚀结构。常见暗色矿物有辉石(普通辉石、紫苏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质主要为交织结构及安山结构(玻基交织结构),由斜长石(更长石、中长石为主)微晶、辉石、绿泥石、安山质玻璃等组成,碱性长石、石英少见,仅个别填充于微晶间隙中。副矿物以磷灰石及铁的氧化物为主。气孔、块状构造,有的气孔被方解石、石英、绿泥石等充填,形成杏仁构造。
关于安山岩的成因,通常有3种看法。①分异说,认为安山岩是玄武岩浆分异产物,其主要根据是,安山岩常与玄武岩共生,而且两者的(Sr/(Sr初始值相似。②同化说,认为安山岩是玄武岩浆同化花岗质大陆壳的结果,其主要根据是,安山岩成分介于玄武岩与花岗岩之间,而且安山岩主要分布于大陆壳区。③从板块构造运动论说安山岩浆起源,即当大洋板块俯冲于大陆板块之下时,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受高温、高压影响,转变为角闪岩、石英榴辉岩,再经部分熔融可形成安山岩浆;此岩浆上升进入地幔楔形区后可与地幔岩反应成辉石岩,再经部分熔融,能形成安山岩浆;大洋沉积物中水及水化的大洋壳中水,在俯冲到一定深度时脱出,上升至上覆的地幔楔形区,使地幔富水,富水地幔部分熔融也能形成安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