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

这些神奇的化石,瞬间带你穿越到“数亿年”前的四川彭州!

发布时间:2024-09-12 作者:
刘代萱
来源:
品鉴彭州
分享:

历史交叠着新生时间交错着空间,亿年山水画卷造就了彭派之城的容貌。化石是古代生物在地质时间中的遗存,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之谜。彭州这部“时间跨度长达上亿年的纪录片”化身为神奇的化石安静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遇见三叠纪晚期 中国最古老恐龙足迹化石

时间回转到一亿多年前,四川盆地河湖纵横,气候温暖潮湿,到处分布着松杉、银杏和多种蕨类植物组成的森林,正是这样丰饶的环境,成为了恐龙们繁衍生息的绝佳选择。


蟠龙村


彭州磁峰蟠龙足迹化石点,最早是1981年由西南地质局专家邓康龄在磁峰(今桂花镇)蟠龙桥进行石油勘查时发现的,次年即被重庆自然博物馆采集回馆收藏。尽管该化石点仅发现有兽脚类恐龙足迹和似哺乳动物足迹,但是该足迹化石发现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因此它的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蟠龙村恐龙脚印化石


三叠纪晚期是恐龙起源和快速分化的时期,虽然中国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骨骼化石都非常丰富,但迄今为止在中国的三叠纪中还没有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的报道。目前中国仅有3处三叠纪恐龙足迹化石产地(成都彭州、雅安天全和自贡富顺)全部发现于四川盆地,其中磁峰蟠龙足迹化石点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记录。


与彭县磁峰镇(今彭州市桂花镇)足迹保存在一起的似哺乳动物足迹


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三叠纪恐龙化石发现和研究历史上的一段空白,而且表明四川盆地彭州地区可能是中国恐龙最早的起源地区之一。而在同一岩层中发现的似哺乳动物足迹的形态与产自北美和南非三叠记——侏罗记中的同类足迹形态类似,这不仅是亚洲东南部地区首次报道的似哺乳动物足迹,而且说明在四川盆地晚三叠记时期有类似哺乳动物存在的可能性,同时也符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哺乳动物早在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便已活跃在地球上。


见证松柏类植物存亡 距今2亿年的已绝灭植物化石

苏铁杉化石


202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植物学家王永栋所带领的科研组成员在白鹿镇天生桥村附近一条山沟里的一块化石中,发现了中生代已绝灭松柏类植物——苏铁杉。化石的身世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2亿年左右,对当时四川的地质环境面貌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王永栋等专家以该植物的化石记录数据库分析和植物古地理为依据,首次全面研究揭示了苏铁杉属在三叠纪到白垩纪期间的发展崛起和消亡过程。同时也发现,东亚地区该植物在晚三叠世始逐渐广布于中纬度地带,且发展成为植物群中占绝对优势的松柏类植物。


苏铁杉化石


除了苏铁杉化石,白鹿镇范家沟还曾发现2.5亿年前蕨类化石以及大量虫类古生物化石,它们久经风霜,见证了彭州亿万年间沧海桑田的变化。


重塑古环境  ”鸡脚印”化石揭示龟类游泳遗迹

三维成像的足迹板,画圈处为龟类游泳遗迹


2023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安东尼·罗米里奥以及美国梅斯·布朗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斯科特·珀森斯等学者合作,描述了我国四川成都彭州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例疑似龟类的游泳遗迹,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历史生物学》上。这一成果意味着或许在遥远的时代,我们现在所处的彭州地区,可能是一片三角洲平原或沼泽,在这里生活的,很可能是原始龟类大家族的一员。


野外暴露的足迹化石


2022年,几位化石爱好者在彭州由厚层砂岩和泥岩组成的须家河组地层发现了传说中的“鸡脚印”化石。“鸡脚印”通常是由史前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留下来的,常见于盆地内的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经中国地质大学专家判断,这枚足迹化石约7厘米长、6厘米宽,呈明显的三趾样式,且具有向远端变尖锐的长爪痕,在形态上同新疆乌尔禾足迹点发现的加拉帕戈足迹、西班牙上三叠统龟类游泳迹相似,此标本的造迹者很可能是原始龟类大家族的一员。


三维成像的足迹化石


龟鳖类足迹为彭州地区的三叠纪古动物群增加了多样性。根据发现的足迹形态,研究者还将其归于划痕遗迹相,该遗迹相代表了四足动物的游泳迹,并推断大约两亿年前这里可能是一片三角洲平原或沼泽。


“化石”之内有“造物主之无尽藏也”,有着亿年造化的彭州,等待着为深入其中的人,带来如拆礼物般一层一层的惊喜。



来源:品鉴彭州

作者:刘代萱

编辑:诸鹏飞

审核:盛捷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