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地质出版社4D特效科普电影《会飞的恐龙》杀青

发布时间:2015-04-16 作者:
来源:
分享: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矿业报(赵腊平):“真的吗?恐龙长羽毛!还会飞?让宁宁带你穿越回1.6亿年前,看看小个头带羽毛的恐龙是怎么飞起来,变成鸟的吧。”这是出品方为4D科普电影《会飞的恐龙》配的广告词,童真、有趣,让人好奇。

《会飞的恐龙》将首映

记者从地质出版社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编创,4D特效科普电影《会飞的恐龙》近日已杀青。配合“地球日”科普活动,这部电影将于4月21日在中国科技馆4D影院举行首映式,并于中国科技馆举行的“特效电影展映”期间(4月19日— 5月3日)进行展映,为广大公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带来一场盛大的科普饕餮大餐。

这部电影基于我国科学家的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鸟类的起源”,邀请著名古生物学家周忠和院士,及古生物学家徐星、王原、孙革等担当科学顾问,由地质出版社联合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古动物馆、辽宁省古生物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编剧完成,最终由上海睿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出品。地质出版社总编辑王章俊任总编剧,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博士任总监制。

据专家介绍,大约在1.55亿年至1.25亿年前,在我国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交界地区,即曾被称为热河省的地方,曾经生活着一个巨大的长毛恐龙家族,包括近鸟龙、中华龙鸟、耀龙以及由恐龙进化成鸟类的热河鸟、会鸟和燕鸟等;与恐龙一起生活的还有飞翔于天空的悟空翼龙、植食性东北巨龙和早期哺乳动物始祖兽。

4D电影《会飞的恐龙》是一部用故事讲述科学道理的4D特效电影,时长21分钟,以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变为科学背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学生宁宁穿越到1.6亿年前的辽宁西部,变身为一只近鸟龙宝宝,体验一个个惊险的奇遇和艰辛磨难,终于学会了飞翔的故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大约在1.25亿年前,热河地区的茂密森林里,一个长毛的幼小恐龙(近鸟龙),不断受到悟空翼龙的追赶,在妈妈的保护和训练下,逐渐学会了滑翔飞行,最终摆脱了悟空翼龙,并学会了捕食飞行的蜻蜓。影片中还出现了长有绚丽尾羽耀龙跳舞求偶的场面以及东北巨龙。在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后,长毛恐龙进化成了真正会飞行的鸟类,如热河鸟、会鸟和燕鸟等。最后这些长毛的恐龙、会飞行的鸟类、东北巨龙等在剧烈火山活动中,被掩埋变成了化石……

影片再现了侏罗纪、白垩纪我国辽西地区的地理环境,立体复原了20多种带羽毛恐龙和早期鸟类的形象,再现了鸟类起源的伟大进程。影片通过趣味生动的故事情节,将科学传播、教育与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辅以座椅升降、震动,以及吹风、喷水、挠腿、耳音、频闪、泡泡等环境特效,让观众在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之中,去了解达尔文生命进化论的意义,所有动物都源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感悟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知道鸟儿是由带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进化而来的科学论断,进而感悟生命和地球的蓬勃活力、大自然的神奇和博大。

电影并非虚构

恐龙是统治地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5亿年的史前生物。一提到它,人们脑海里浮现的或是形形色色的奇形怪物,或是博物馆里冰冷的化石,或是约6500万年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恐龙真的灭绝了吗?随着大量化石的发现和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科学论断:今天被誉为“飞羽精灵”的鸟类,就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

鸟类是非常特别的动物,在脊椎动物中被列为一个独立的纲——鸟纲。1861年在德国距今大约1.5亿年的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一个骨骼化石,它与小型兽脚类恐龙的相似并保存有羽毛,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始祖鸟化石,被誉为“达尔文的猎犬”的英国古生物学家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将轻盈善飞的鸟儿,与张牙舞爪的恐龙联系到了一起。但这个假说150年来不断遭到质疑,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的论战此起彼伏,使鸟类起源之谜成为生命演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1879年,美国地质学家马奇率先质疑赫胥黎,提出鸟类起源于比始祖鸟更早的假鳄类的观点。30多年后,南非古生物学家布罗姆在研究派克鳄这种假鳄类化石后,将马奇的假说发扬光大,认为假鳄类是鸟类和其他主要爬行类的共同祖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许多教科书都采纳了这一观点。1970年代,有些学者对始祖鸟和鳄类头骨进行研究后认为,鳄类是现存爬行动物中骨骼最接近鸟类的,因此提出第三种假说:鸟类起源于鳄类。同样是在197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奥斯特罗姆在研究了与鸟类起源相关的一系列化石之后,确信鸟类是从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复兴了恐龙起源假说,并使鸟类起源之争愈演愈烈,成为一个让世人着迷的科学话题。

1996年,第一种带羽毛恐龙中华龙鸟化石,在我国辽宁省西部被发现,震惊了全世界。随后,尾羽龙、小盗龙、中国鸟龙等一系列的带羽毛化石相继被发现,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确切的化石证据。但产出这些化石的地层距今只有1.25亿年左右,比始祖鸟的时代晚了2000多万年,由此引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理论中的一个“时间悖论”。

2009年9月,我国著名恐龙研究者徐星等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有关近鸟龙羽毛的研究成果。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其骨架周围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特别是在前、后肢和尾部都分布着类似始祖鸟的结构较为进步的羽毛。近鸟龙化石发现于辽宁省西部建昌县,产出化石的地层,被确定为1.6亿年前——不仅早于该地区此前发现的中华龙鸟等,甚至比始祖鸟还早了约1000万年。虽然之前在该层位也曾发现过足羽龙、耀龙等带羽毛恐龙,但那时对该地层的时代研究尚无确切的结论。因此,近鸟龙的发现将带羽毛恐龙的历史前推了两三千万年,完美地解决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中的“时间悖论”,填补了恐龙向鸟类演化中的关键性空白,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20余年来,辽西地区大量的化石发现和深入研究,使鸟类起源于恐龙理论取得了大量系统性证据的支持。我国古生物学家主导的鸟类起源研究,2014年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为“2014年度世界十大科学突破”。

4D电影背后

据了解,首映式上,出品方还将同期向观众推出介绍影片科学背景和故事创意的精美儿童绘本等衍生产品,并陆续推出《生命大爆发》、《鱼类称霸》、《爬行天下》、《恐龙帝国上、下集》、《走出非洲》等系列反映地球历史生命演化和我国古生物领域重大科研进展的特效科普影片,以及同主题的科普教育平台、儿童游戏、手游等系列衍生产品。另悉,地质出版社除通过大众媒体、行业媒体及新媒体资源传播,以及在全国科技馆、博物馆、地质类科普场馆等发行外,还将结合科委、教委等号召,开创“科普影片亮相商业影院”。

对于拍摄4D特效科普电影的初衷,地质出版社王章俊总编辑对记者说:“这是最新科技手段与科学知识传播相结合的文化创举。我们很乐意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中国的古生物活起来,讲述中国故事,宣传中国特色的科技与文化,更好地为科技场馆、博物馆的科普活动服务。想想看,从3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到今天的现代人,在漫长而艰辛的人类演化进程中,由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成的鸟类一直在这个星球上陪伴着我们,并将继续陪伴着我们共同走向明天。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因此,关爱鸟儿及其生活环境,就是关爱我们自已。”

有关专家评论:这部科普特效电影根据生命的的进化历程,结合中国的古生物研究成果,借用讲故事的形式和极具视觉冲击力效果,旨在向少年儿童传播生命进化的科学知识,宣传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同时能够在少年儿童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生命进化论的种子,使他们了解生命、珍爱生命,也弘扬与宣传了中国的科学与文化。

记者了解到,4D电影《会飞的恐龙》属2013年度国资预算财政资助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和徐星教授任科学顾问。另外,《会飞的恐龙》的姊妹片《恐龙帝国上、下集》也已于2015年1月15日完成了由财政部组织的专家答辩,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开始剧本创作和影视拍摄工作。

《会飞的恐龙》4D电影是地质出版社进军影视领域,探索融合发展的试水之作,首开中国出版界进军4D影视产业的先河,也是该社实现传统出版媒体与新兴媒体在内容、产品和渠道融合方面的首次探索和重要举措;有望成为当前媒体融合和跨界发展的一个范本。

据地质出版社社长顾晓华介绍,在数字出版成为出版业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下,地质出版社高度重视数字出版发展。2015年,在原有数字出版事业部的基础上,出版社成立了数字出版分社,并正在筹建新媒体中心,进而确立数字出版作为出版社第四大板块、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定位。在重视发挥数字出版的先锋队作用的同时,地质出版社将在数字产品研发、数字服务提供方面努力探索,大胆尝试,尽快走出一条国土地质专业领域的特色数字出版之路。而这些探索,也许能给国土资源部所属的其他新闻出版单位提供启示与借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