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北京门头沟区举行首届“东胡林人”论坛 遗址曾多次出土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骸

发布时间:2017-09-18 作者:
来源:
分享:


北京门头沟区举行首届“东胡林人”论坛,遗址曾多次出土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遗骸
 
(化石网报道)据北青报(记者 李梦婷 摄影 袁艺):门头沟区举行首届“东胡林人”论坛,12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参会。据了解,“东胡林人”遗址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村西坟坡上,是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年代最古老的新石器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之一,为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古病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会相关专家介绍,自距今3万至2万年的山顶洞人之后,北京地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缺少古人类发展的证据,新石器早期“东胡林人”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北京地区人类发展史的一段空白。“东胡林人”遗址是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年代最古老的新石器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是西山文化带的一颗璀璨明珠。

多年来,在发掘、保护和利用好“东胡林人”遗址上,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将整个遗址永久保存,加强遗址保护力度,提高保护级别,争取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上争取建立博物馆或陈列馆等。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胡林人”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卓有成效,对带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高低收入帮扶精准性实效性影响深远。

相关报道:门头沟发力“东胡林人”文化挖掘

(化石网报道)据北京商报(方彬楠):9月15日,首届“东胡林人”论坛在门头沟开幕。9月16日,20余位专家、学者将前往东胡林人遗址实地考量、现场论证。此次“东胡林人”论坛的举办,既是东胡林人遗址保护及东胡林文化研究发展的大计,也是丰富西山文化带的内容、提高文化建设工作水平的有力举措,对带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高低收入帮扶精准性实效性影响深远。

据了解,自距3万至2万年的山顶洞人之后,北京地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缺少古人类发展的证据,新石器早期“东胡林人”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北京地区人类发展史的一段空白。从距今数十万年的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东胡林人,形成了完整的人类发展链条,为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古病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为东亚古人类及古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对于古人类发展史及文化发展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东胡林人”遗址是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年代最古老的新石器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之一,是西山文化带的一颗璀璨明珠。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中提到,“发挥京津冀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地缘优势,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整体保护”,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位于西山文化带,发掘、保护、利用好西山文化带上的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对于完成北京市“十三五”建设规划任务,加强首都文化建设,提升首都功能,促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在发掘、保护和利用好“东胡林人”遗址上,有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对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加强遗址保护力度,提高保护级别,争取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上争取建立博物馆或陈列馆,将整个遗址永久保存,用以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知识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等,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东胡林人”遗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工作卓有成效。

相关报道:"东胡林人"遗址发现新遗骸 拟建遗址公园加强保护

(化石网报道)据北京日报:位于门头沟斋堂镇的新石器早期“东胡林人”遗址又有新发现。昨天(9月15日),记者从首届“东胡林人”论坛上了解到,继此前挖掘发现6具东胡林人遗骨后,第7位“东胡林人”于2016年年底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时发现,却一直未曾见诸公开媒体。记者了解到,发现人是到东胡林村任职的第一书记杨艳,也是一名地质大队技术人员。

自距今3万至2万年的山顶洞人之后,北京地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缺少古人类发展的证据。新石器早期“东胡林人”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北京地区人类发展史的一段空白。“从距今数十万年的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东胡林人,形成了完整的人类发展链条,为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古病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1966年首次发现东胡林人的北京大学教授郝守刚表示。

东胡林人遗址位于斋堂镇东胡林村清水河北岸,距今约1万年历史。1966年至2016年以前,考古专家数次发掘,共发现6具东胡林人遗骨。一同发现的还有石磨盘、石斧、石磨棒等上万件石器,以及牛骨镯、紫游螺项链等文物。

第七个“东胡林人”的发现颇为偶然。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技术人员杨艳被派驻到东胡林村担任第一书记。去年12月6日,杨艳进村第一天了解村里的地形地貌时,想发挥专业特长,帮助村里排查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干部引路,在走到村北坡时,一面陡直的黄土墙吸引了她的视线。

“地点就在东胡林人遗址陈列馆的后面,远看是一个挺分明的黄土台地,凑近了看,才发现土坡已经严重坍塌了,黄土堆积里有一些白色的小碎片。”杨艳回忆。当时她用树枝小心拨开浮土,一块疑似人体胫骨出现在眼前。循迹觅去,又发现了零星的散落人骨,同时也发现了残存在黄土断面上的人骨。

来挂职之前,杨艳对村里的历史做足了功课,对东胡林人遗址有相当的了解,再加上自己从事的又是地质专业,她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会不会又是一个东胡林人的遗骸?

安排保护现场后,她立刻回村联系本单位的地质专家。此后市区文物部门、市地勘局等单位到遗址现场考察。2016年12月29日,东胡林人的第一位发现者郝守刚教授,到村里实地勘察,根据和前6具“东胡林人”遗骸石化程度的对比和出土土层情况的对比,确定新发现的遗骸为东胡林人,建议可依次编号为7号“东胡林人”。

去年12月30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赴东胡林人遗址开展抢救性发掘,出土了数段脊椎骨、相对完整的肋骨、部分散落的胫骨、1块疑似下颚骨以及疑似打制石器、蜗牛壳等文物。因为进一步发掘会破坏地质土层,遗骨并没有完全挖掘出来。在收集了散落的骨骼和文物后,抢救性发掘即告停止。

新闻延伸

专家提醒:尽快提升文化单位保护等级

东胡林人遗址虽然是北京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年代最古老、内容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之一,但目前的保护级别还不高。1985年,该遗址被确定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因为保护措施有限,当前遗址保存现状并不乐观。

今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鲁怀安教授在《关于提升北京“东胡林人”遗址保护级别的建议》中提到,尽快提升新石器早期的“东胡林人”遗址的文化单位保护等级,建立“东胡林遗址博物馆”。

昨天的论坛上,多名专家对此进行了探讨。斋堂镇党委书记杨少培表示,北京正在推动三大文化带建设,其中之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东胡林人遗址正好处于这条文化带上。镇里有意向建设东胡林人遗址公园,目前初步设计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还原挖掘现场;另一部分是建设展陈博物馆,展出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以遗址公园项目带动斋堂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关报道:首届“东胡林人”论坛举行 遗址曾多次出土人类遗骸

(化石网报道)据中新网(宋宇晟):15日,首届“东胡林人”论坛在北京举行。

据介绍,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1966年4月,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师生在此处发现了新石器早期人类文化遗址。1995年,北京大学师生在该遗址上再次发现人类骨骼。2016年,该遗址东侧垮塌的黄土断面上又发现了一具“东胡林人”遗骸。

1966年首次发现东胡林人的北京大学教授郝守刚表示,“从距今数十万年的北京人,到山顶洞人,再到东胡林人,形成了完整的人类发展链条,为体质人类学、遗传学、古病理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日,北京市副市长、民盟北京市委主委程红在论坛开幕式中表示,从北京猿人,到山顶洞人,再到东胡林人,这几十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脉络就连接起来了。“所以东胡林人的发现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对研究北京环境变化、文化传承也有重要的意义。”

程红还表示,“东胡林人”是北京西山文化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下一步我们将会对该遗址保护等问题做进一步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