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发布时间:2020-08-11 作者:
来源:
分享:




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化石网整理)据中新网玉溪8月10日电(韩帅南):高清LED球型屏、VR、智能体感互动、4D影院……10日,极具科技感的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观。
 
于2014年开工建设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位于云南玉溪澄江市,修建在化石遗址之上,占地面积19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其所在的澄江化石地是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区域,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实证、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介绍,该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古生物化石标本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在展陈上使用低反射玻璃展柜、恒温恒湿系统等技术设备对展品进行保护,同时采用前沿科技配合200多个多媒体视频,展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场景,以及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在对澄江化石解构之后,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故事。”陈泰敏说。
 
来自上海的杜女士酷爱旅游,每到一处就会找机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她认为参观博物馆能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带给她的感受却大不相同。“这座博物馆独特的展示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杜女士说,“最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陈泰敏表示,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是让世界了解澄江化石地,了解生命起源及演化的重要窗口,同时,博物馆也将为抚仙湖注入文化价值和吸引力,“下一步,博物馆会增加地质遗迹科普考察、化石采集、化石修复、达尔文实验中心等更多互动元素。”
 
相关报道: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开馆 约起来与寒武纪“面对面”
 
(化石网整理)据春城晚报(李春丽):经过6年的建设,8月10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建成开馆,博物馆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馆内运用了各种高科技,再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生动场景,让各种标本“活了”起来。
 
人工智能让化石“活了”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遗产,是保存澄江生物群化石的核心区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实证,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重要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遗产地位于玉溪澄江市境内。
 
为集中展示澄江化石的科研保护利用成果,2014年2月开工建设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博物馆投资6.3亿元,占地面积19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博物馆以“生命大爆发、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样性”为主要脉络,“讲述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最重要的位置”。项目包含博物馆主馆、球幕影院和游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学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在展陈上使用低反射玻璃展柜、恒温恒湿系统等技术设备对展品进行保护。
 
在博物馆主馆的化石互动感应区,参观者只要将化石盒放置在感应区上,对面的电子大屏便会呈现化石三维复原的影像,并配以解说文字,让人直观地了解化石。人工智能让“活了”的化石震撼到参观者,主馆内的巴布亚水母更让人们大呼可爱。
 
据了解,博物馆采用前沿科技,如柔性屏、透明屏、高清LED球型屏、VR、智能体感互动等手段,配合200余个多媒体视频,展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生动场景,以及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和神奇,为参观者提供了有趣的视觉体验。
 
打开世界了解澄江化石的窗口
 
澄江生物群自1984年7月1日被侯先光教授发现以来,已发现了20个门类、280余种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且80%属于新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2012年7月1日,在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和研究成为世界古生物学历史上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在这里,不仅有高科技的LED柔性屏还原了寒武纪生态链,还有展示生物多样性的“魔墙”……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是让世界了解澄江化石地生命起源及演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助力澄江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澄江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举行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开展科学研究、科普研学旅游及科考体验的绝佳场所。
 
开馆后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将作为开展生命科学教育、自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打造成科考研学体验的绝佳场所、文化旅游精品目的地。随着博物馆的建成,寒武纪小镇等文旅项目的持续推进,澄江化石地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这里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化石科研基地、全球知名的大众科普旅游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