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敲开“洪荒印记” 拥抱万物之美

发布时间:2020-12-10 作者:
来源:
分享:


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敲开“洪荒印记” 拥抱万物之美



侯先光在澄江开采化石手记

(化石网整理)据新华网(冯雨钐):云南澄江,因水而秀,因石而名。36年前,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手中一锤落下,打开了记录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秘的“无字天书”——澄江生物群化石。如今,澄江生物群已发现了20个门类、280余种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其中80%属于新种,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这些“洪荒印记”诠释了生命的起源过程,描绘着生物多样性之美。
 
今年8月,建设6年、投资6.3亿元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打开了大众与寒武纪生命“对话”的一扇窗。
 
截至目前,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开展临展1次,正式向公众开放3个月累计接待参观游客超过30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推进了澄江化石地科学价值、教育功能、社会效益的相互融合。
 
以“全景式”科普展示启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收藏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
 
据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介绍,该馆以“讲述宏大的生命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的重要位置”为基本陈列主题,而“全景式”展陈设计则是其突出特点之一。主馆展厅分为三层,其中一层主题为“生命大爆发”,讲述澄江化石及其在生命史上的重要地位;二层主题为“生命大演化”,讲述地球生命长河中曾经存在过的生命遗迹和澄江的地质历史变迁;三层主题则为“生物多样性”,展示了由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来自非洲、美洲的标本,以及草原、雨林、极地、湿地等动物生活场景,体现了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此外,博物馆还设有环境保护、生命进化未来猜想等主题的展区,以启发参观者对人类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
 
“澄江化石描绘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但生物多样性不是一个狭隘的概念,也并非孤立的存在。”陈泰敏认为,应当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关注。从时间上看,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过程,这意味着人们不仅要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现状,还需进一步溯源及展望,关注生物多样性的起点、过程、现状以及未来;从空间上看,生物多样性不应囿于某一特定区域,而应被视作全世界共同的责任。基于这样的概念,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化石本身,还采用“全景式”的科普方式,讲好生命大爆发和5次生物大灭绝的故事,帮助人们理解和体会“生命共同体”的价值意蕴。
 
科技创意让“高冷”化石“活起来”
 
“澄江化石的研究保护工作经历了发掘科研、建立保护管理机构、申遗等几个阶段,但在过去,澄江化石在大众的眼中始终是一个‘高冷’的名词。”陈泰敏表示,澄江化石所在的地层时代久远,且化石标本个体小,观察不便,因此,让大众更直观、更轻松地认识澄江古生物群和寒武纪早期的生物面貌成为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的重要职责之一。
 
基于此,在展示方式上,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采用了VR、AR、OLED柔性屏幕等现代光电技术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同时配合200余个多媒体视频,让展陈充满科技感,为大众提供了更加有趣的视听体验,让化石“活”起来,把生命演化的故事“讲”出来。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的成功开放,将成为开展科普研学、自然教育的精品工程,对于改善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经济收入及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意义。”陈泰敏介绍,下一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还将进一步推进附属设施、科研中心等建设,并进一步其加强文化教育、研学科普工作,使之实现从“科研圣地”向“科普圣地”的转化。
 
此外,如何让化石摆脱“高冷”形象,澄江还在保护地范围外,利用化石品牌陆续建设寒武纪乐园、寒武纪小镇等文旅项目,这些项目将与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一同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科考体验、科普研学胜地,推动澄江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