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5亿年前的化石“活”起来!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科普

发布时间:2021-01-14 作者:
来源:
分享:


5亿年前的化石“活”起来!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科普(图片来源:云南网)

(化石网整理)据《人民日报》(记者 叶传增):大约5.2亿年前,云南澄江的一片浅海中,生存着一群形形色色且结构复杂的动物:有的体形硕大,有的身披硬壳。突然有一天,地震引发的海啸将它们冲上岸滩,随之被泥沙快速掩埋……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1984年,在云南省澄江县(现为澄江市)帽天山地区科考的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一锤砸开脚下的岩层,发现了一种之前仅见于加拿大伯吉斯页岩中的节肢动物化石——纳罗虫。就此,记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秘的澄江生物群化石重见天日。
 
走进陈列这些化石的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迎面就是两层楼高的化石墙,由埋藏化石的岩层拼接而成,岩壁中可寻到化石的身影。
 
“这面化石墙的岩层,来自我们脚下50米深处澄江化石地的岩层。”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介绍,2012年7月,中国澄江化石地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题的世界遗产。
 
4.2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内,收藏着古生物化石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其中澄江生物化石5万件。镇馆之宝“昆明鱼”化石,可清晰看到大脑、心脏和脊椎3种器官,它的发现把脊椎动物产生时间向前推进了约4000万年,为“从鱼到人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坐拥世界顶级化石资源,博物馆却一度门可罗雀。申遗成功后,大家本以为会迎来一波参观热潮,没想到一年下来,游客不足万人。
 
“澄江化石的科研价值世界公认,但对它科普价值的发掘却远远落后。”陈泰敏认为,普通人不了解古生物专业,再加上化石本身“颜值”不高,展出化石标本的博物馆,很难吸引游客。
 
如何破局?2014年新馆建设伊始,确定了用科技让化石“活”起来的思路。
 
“我们所处的海底隧道,模拟还原了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海洋中生物活动的景象。”讲解员邓颖正带着学生参观。话音刚落,寒武纪时期的海洋霸主、一条体型硕大的奇虾从头顶游过,学生们纷纷惊叹。
 
这条电子显示屏隧道用高清数码技术复原了寒武纪的生态系统。新馆还采用VR、AR、化石扫描等技术,配合200多个多媒体视频,展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场景,以及地球生命演化的壮丽和神奇。
 
去年8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新馆开放,迄今已接待游客近40万人。今年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展品真实,内容丰富,为游客提供了精彩的视觉盛宴”“小朋友在互动体验中学习了生命起源的知识,是很好的科普基地”……博物馆的留言册上,游客纷纷点赞。
 
陈泰敏表示,博物馆将加快推进附属设施、科研中心建设,加强文化教育和科普功能,推进澄江化石地科学价值、教育功能、社会效益相互融合。“让古化石活起来,把生命演化的故事‘讲’出来,这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陈泰敏说。
 
《人民日报》(2021年01月14日第16版)
 
相关报道:云南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成生物多样性科普基地
 
(化石网整理)据云南网:2021年元旦期间,每天有数千名来自省内外的观众来到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人们在观看之际,纷纷赞誉点评,该馆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的科普基地,成为各年龄层次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学习大教室。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建于澄江动物群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内,投资6.3亿元,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该馆以“生命大爆发、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样性”为主要脉络,讲述地球生命宏大的演化故事,突出澄江化石重要的位置。
 
项目包含博物馆主馆、球幕影院和游客接待中心、科研中心、研学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馆内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和现生动物标本6万余件。采用VR、智能体感互动等手段,展示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生动场景,为参观者提供了有趣的视觉体验。该馆的建成及运营将助力澄江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健康养生城市、国际会议中心城市”。
 
目前,该馆作为开展生命科学教育、自然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努力打造科考研学体验基地、文化旅游精品目的地。随着博物馆的建成,寒武纪小镇等文旅项目持续推进,该馆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化石科研基地、全球知名的大众科普旅游地,带动玉溪旅游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