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学小课堂”第十二期——走进古脊椎所之“认识人类最早的工具”成功举办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响应国务院和中科院关于“推动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号召,更好地开展青促会科普系列工作并促进会员间多层面的交流。近期,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支持下,第十二期“爱科学小讲堂”活动成功举办。本期活动由青促会北京分会科普小组发起,古脊椎所青促会小组承办。来自中科院京区各研究所的青促会成员30多个家庭,共计80人参加了本期活动。
本次活动是根据研究所古生物与古人类相关研究特色而组织的专题科普活动。首先古脊椎所青促会小组组长吴妍老师对参与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介绍研究所的历史并赠送了古脊椎所的《化石》杂志。随后,青促会成员杨石霞老师为大家做了题为《“石头”里藏着的百万年的进化故事——认识人类最早的工具》的科普讲座,报告通过有趣的动物使用“工具”的例子引入到早期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发端。随后深入浅出地带小朋友们了解距今200万年到距今100万年漫长的早期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人类与“工具制作”的故事。生动的报告引导小朋友们勤奋努力,勇于创新。
报告结束后,大家来到期待已久的中国古动物馆。在优秀科普讲师孔明智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博物馆。家长和孩子们看到了世界首枚翼龙胚胎、亚洲最大的恐龙马门溪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的许氏禄丰龙、世界最早具有角质喙的孔子鸟以及曾被编入中国小学语文课本的古动物黄河象骨架等在内的珍贵展品。通过这次讲解,大家都深深的记住了这些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的珍稀古生物标本。活动中随处可见家长和孩子们好奇的眼睛和兴奋的笑容。
此次活动受到广大参与家庭的一致好评,对于孩子和家长们来说,不仅享受了一次探索进化奥秘之旅,还引起了他们对生命无尽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