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2-05-31 作者:
来源:
分享:
(化石网整理)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2022年5月25日-2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围绕“远古生态系统及地球宜居性演化”为主题,从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以及学科交叉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内容涵盖古无脊椎动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古植物学和孢粉学、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地层学、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分子古生物学、地球生物学以及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分支。大会的研讨内容涉及早期生命演化、寒武纪大爆发、寒武纪特异化石库、古生物多样性演化及环境、热河与燕辽生物群、综合地层学、深时大数据与生命演化、古海洋温度重建、微生物沉积与生物礁、微体古生物学及应用、古植物学与演化、地球生物学、青藏高原地层古生物、中新生代生物多样性、矿产、油气资源勘探与地层古生物、遗迹学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古生物博物馆与科普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学科领域。 
 
 
詹仁斌理事长在开幕式致辞
 
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詹仁斌在开幕式发言中表示,得益于伟大的抗疫精神,即“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科研成果以及重要进展均呈上升态势,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相信“国际地层古生物学的希望在中国”。近年来,南京古生物所有超过60%的科研成果是青年人牵头完成的,其中Nature Index及其以上的重要成果更是高达80%是由青年人为主完成的。事实证明,中国地层古生物事业的希望在青年。詹仁斌指出,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年,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假说层出不穷,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突破人们的思维极限。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多门类、多学科交叉融合、数据驱动的全新时代,因此,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意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积极地、勇敢地面对挑战,精诚团结,协力攻关,中国的地层古生物事业必将迎来新的辉煌,必将为国际地层古生物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最后,他用“希望”、“青年”、“团结”三个关键词总结了自己对于中国古生物学近年来发展的感想。 
 
 
报告会现场
 
会议除了学术交流外,还举行了野外地质考察workshop和博物馆云参观等活动。 
 
闭幕式由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华洪教授主持。仪式上詹仁斌向前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唐玉刚颁发“学会工作三十年纪念”奖牌。 
 
 
詹仁斌理事长为唐玉刚颁发奖牌
 
随后,中古学会副理事长王永栋、秘书长张元动以及副秘书长张兴亮分别为在场获得研究生优秀口头报告奖和优秀展板报告奖的人员颁发了奖状。线上获奖人员的奖状学会将在会后安排邮寄。 
 
 
 
王永栋副理事长、张元动秘书长为获奖者颁奖(南京会场)
 
 
 
张兴亮副秘书长为获奖者颁奖(西安会场)
 
华洪在闭幕式上表示,本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能源、博物馆和出版等系统共计60多个单位的1600余位专家和同行,汇聚线上平台,共同交流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共同研讨学科发展趋势。他强调,在老一辈科学家和广大会员的一致努力下,中国古生物学会已经成为硕果累累、成就显著、国际交流广泛、科普教育繁荣、人才济济、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学术团体组织。在短短三天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会期中,参会专家进行了内容丰富而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在这次大会上,评选和颁发了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五届青年古生物学奖,评选表彰了学生优秀口头报告奖和学生优秀展板报告奖,充分彰显了我国古生物学研究队伍后继有人,也预示着我国古生物学事业充满着勃勃生机和希望! 
 
 
华洪副理事长在闭幕式致辞
 
此次会议是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93周年以来,以独特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召开的一次高水平学术盛会,参会人数多、学术交流广泛深入,交流古生物学前沿动态,展望我国古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古生物学各类成果搭建了线上线下展示平台,充分展示了我国古生物学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学会将以本届大会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和国家、中国科协等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为推动我国古生物学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元动秘书长为大会志愿者代表颁发证书
 
 
中古学会人员及南京古生物所领导与大会志愿者们合影
 
本届大会的召开,突显了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转入常态化防控的局势下,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广泛凝聚科技同行,坚定不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协同推动、展示我国在古生物学科创新成果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地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