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自贡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发现与保护研究:为重见天日的“恐龙”撑起“保护伞”

发布时间:2022-07-11 作者:
来源:
分享:












自贡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发现与保护研究:为重见天日的“恐龙”撑起“保护伞”

(化石网整理)据自贡网(记者 罗乐 李秋玥 叶卫东):21世纪,全世界的恐龙学者都不得不来到四川自贡,抱着朝圣的心态,来这里观摩世界罕见的侏罗纪化石。从侏罗纪早期到中期,全世界的恐龙化石都难寻踪迹,只有在四川盆地这块地方,一下子就发现了多个规模宏大的恐龙化石埋藏群,包括著名的大山铺恐龙化石群、伍家坝恐龙化石群和荣县青龙山恐龙化石群,为人类保留了珍贵的古生物研究样本。
 
7月8日,记者从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获悉,由该调查队承接的自贡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山区域古生物化石及其赋存地层调查研究项目,自今年3月至今,在自贡和乐山交界处新发现恐龙化石点位17处(自贡境内14处)、叶肢介化石点位4处。这些恐龙化石包含恐龙的股骨、肋骨、脊柱等多个部位,空间分布上跨度约3.3公里,数量多,分布广,属国内罕见。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地处荣县观山镇,是一处距今1亿6千万年至1亿7千万年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遗址。“据研究,这里的恐龙化石由河流搬运、沉积形成。单纯从野外露头化石点来看,有望在数量上、规模上超越大山铺恐龙化石群。目前自贡市已发现的三个恐龙化石群中,青龙山化石群的埋藏面积和数量有可能是最大的。”据该项目负责人杨林介绍,该项目有两个目的,一是摸清区域内古生物化石状况,二是开展恐龙化石赋存地层研究,重点是基于已揭露的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在其周边寻找更多的恐龙化石点,进而为化石的保护、研究、开发等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青龙山恐龙化石群的发现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1987年,自贡荣县复兴乡的村民朱伯勋和邹春芳夫妇到自贡恐龙博物馆报告,说他们村可能发现了恐龙化石,并将在青龙山田地里捡到的骨骼化石交给博物馆。经科研人员确认,这是一段蜥脚类恐龙的肱骨化石。但是由于博物馆当时刚刚建成开放,专业人员不足,加上化石点位置很偏僻,交通很不方便,因此没有及时派人前往实地调查,只作了记录,建立了档案。
 
1995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委派地质工程师傅乾明前往调查,在邹春芳最初发现化石的地方又找到半节蜥脚类恐龙的肱骨化石。此外,沿着这个山崖追踪,还在此化石点周边相同岩层中发现连续的恐龙化石露头,在该小山嘴顶上面的岩层中也发现了恐龙化石露头。随后,自贡恐龙博物馆组织对该化石点进行试探性发掘,发现化石60余块。1996年,青龙山恐龙化石群被荣县人民政府设立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再次对该点进行发掘,发现化石200余块,进一步确认了该化石群的埋藏状况。
 
2008年,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青龙山恐龙化石群成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山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委派2位专家对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实地评估,专家现场考察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当时,2位专家在扩园评估反馈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反馈函中均明确提出应做好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建议将原来发掘区进行发掘暴露,在对化石遗址保护处理的基础上,形成一处可供研究的野外考察基地和供游客观赏的化石展示和科普教育场所,充分发挥该遗迹的价值。”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玲玲说。
 
在遗址现场,王玲玲向记者介绍道,为落实联合国专家的意见建议,同时也让青龙山恐龙化石群遗址发挥好它的科研科普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2019年,自贡世界地公园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该遗址的原发掘区进行揭露与保护处理,发现化石600余块,将一个数量巨大、种类多样、保存密集、场面壮观的恐龙化石群遗址展现在人们面前。随后,又组织施工单位在青龙山恐龙化石群原址上修建了保护与展示设施(保护棚、参观游步道、防护栏),为参观游览、科研科普提供便利。
 
记者在化石埋藏最为集中区域看到,牙齿、颈椎、背椎、尾椎、肢骨等不同部位的骨骼化石保存完好,交错排列、层叠堆积,景象非常震撼。其中以颈椎、尾椎、肢骨居多,部分颈椎、尾椎呈关联状态保存。
 
“目前,自贡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山区域古生物化石及其赋存地层调查研究项目仍在推进过程中,希望能够藉此摸清青龙山区域古生物化石埋藏与分布情况,查明化石赋存地层地质年代、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基本层序等特征,探讨古生物化石赋存地层的沉积环境演化规律,并为下一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古生物化石资源提供依据。”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文伟告诉记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