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东方人类的故乡 ——访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组组长、中科院高星研究员
(化石网整理)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从1989年、1990年“郧县人”1号、2号头骨发现,到“郧县人”3号头骨发掘、提取,“郧县人”每一次亮相都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郧县人”及位于湖北十堰的学堂梁子遗址到底有何重要价值?12月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提取现场,采访了学堂梁子遗址考古专家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
直立人阶段对现代人影响很大
古人类学家一般认为,在人类漫长的演化之路上,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等阶段。“郧县人”和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都属于直立人,会制作和使用石器,有简单分工,有的学会了用火。
直立人有些什么特征?这一演化阶段对我们现代人有何影响?
高星介绍,相较于前面的能人阶段,直立人的体质、形态、行为和社会性都有很大进步。考古发现表明,直立人能从石头上打下大石片再加工,能加工出具有对称性的手斧,不仅更精美,也更锋利,效用更好。一些遗址还发现了直立人用火证据。包括“郧县人”在内的直立人,已能大量主动狩猎,有能力选择体型较大、强壮的食草动物进行捕杀,从而为族群补充肉类营养。
1990年至2022年,学堂梁子遗址先后开展了多次考古发掘,除出土三具古人类头骨化石,还出土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000多件石制品。与3号头骨伴生的,就有象类、鹿类、牛类等大量动物化石。出土的砍砸器、刮削器等,则可能与获取植物资源、狩猎并餐食动物有关。“狩猎及饮食方式的变化,使得直立人变得更高大,脑量也有了质的飞跃。”高星说。
高星认为,直立人是古人类演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对我们现代人影响非常大。现代人体质特点的形成,譬如身高、脑量、骨骼与肌肉结构,可能就是在直立人阶段打下的基础。
填补了东亚直立人演化史相关空白
高星介绍,世界上目前所见最早的古人类遗存距今约700万年,从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都是直立人阶段。
在这漫长的时段,距今百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很少,就中国甚至东亚而言,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160万年到115万年间的蓝田人,但元谋人只发现两颗牙齿,蓝田人发现的头盖骨,下部骨骼缺失,且挤压变形严重。
“三具距今百万年左右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显得尤为珍贵,三人成众,可以说,见证了一个直立人群。”高星称,之后,有距今七八十万年的北京猿人,到距今30万年左右,古人类演化到古老型智人阶段。高星认为,“郧县人”处于古人类演化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段,填补了东亚直立人演化史相关空白。
尤为难得的是,相较于30多年前出土的“郧县人”1、2号头骨,3号头骨保存更加完好,直立人形态特点更明确,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高星称,在人类起源、演化研究领域,脑量大小是进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研究指标。“郧县人”3号头骨因形态基本正常,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更丰富,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关键的化石证据。
汉江流域古人类遗址富集世界罕见
古人类化石非常珍贵,是因人类尸骸在不被降解、不被动物吃掉,并及时掩埋,且有水进行物质交换、土壤酸碱度适宜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形成化石。这个几率非常小,而被考古学家发现的几率少之又少。
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就是一件国宝。学堂梁子遗址已发现三具古人类头骨化石,且相距不远,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器。该遗址何以古人类遗存如此丰富?
高星称,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汉江边,有水资源就会有动植物生存,水流还会搬运来石头,其中很多成了古人类制作工具的材料。考古出土的象、大熊猫、金丝猴等动物化石,则表明当时这一带温暖湿润,非常适宜人类和动物生存。
此外,在学堂梁子遗址周边,还发现梅铺猿人、白龙洞和黄龙洞等古人类遗址,以及众多旧石器化石点。有学者认为,这种古人类遗址富集现象全国少有、世界罕见,表明汉江流域以郧阳为核心的区域是古人类起源、演化的重要区域,堪称重要的人类进化廊道。
为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提供重要依据
高星介绍,有一种观点认为,东亚区域的直立人后来灭绝了,并不是我们真正的祖先,约20万年前从非洲起源的早期现代人,后来传播过来成为我们直系祖先。
“但中国大多数学者结合最新考古成果研究表明,东亚区域的人类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现代人是连续演化的,石器所代表的文化发展也是一脉相承的。”高星说,“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应该是我们祖先的老家,是东亚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学堂梁子遗址三具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发展的故事,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