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洲恐龙化石成契机 港与内地共研古生物 从寻「龙」开始 探究香港远古风貌
相关人员表示希望和香港合作,更好推动科研跟科普的事业。化石的每一次新出现,意味着可以更新人类对远古时间探寻的新边界。位于香港东北水域的赤洲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也同步开启了香港和内地携手开展古生物、古人类及旧石器遗址的科学研究、培训等交流合作。上月23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签署了《关于深化地层古生物及史前时期遗址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协议》。恐龙研究作为框架协议下的首个合作项目,或许将全面拉开探究香港远古面貌的序幕。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裴睿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香港的恐龙骨骼化石清理修复还处在初始阶段,需要进一步研究,期待能有更多信息披露。在他看来,和香港携手开启对古生物的探究,恐龙是第一个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他也期待下一步的研究能有更多信息披露,助力香港构建属于自己的恐龙故事。科研队伍实地考察、取證。 受访者供图「新协议下的首个合作项目就是研究在赤洲新发现的恐龙化石。」裴睿表示,此次与香港建立框架协议合作机制,期待深入推进科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训,且通过进一步科学研究,一同探索香港鲜为人知的远古面貌。一边展望,裴睿也一边同记者回忆今年专程来港考察恐龙化石的故事。起初是5月收到赴港邀请,说香港发现有疑似脊椎动物化石材料;6月便赴港,前往赤洲岛实地考察,也见到了首次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8月再次赴港,裴睿和团队成员继续进行修复、考察工作;再来,便是10月香港首次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的发布会,裴睿作为中科院的专家出席发布会。陆相沉积保存有丰富古气候信息「前两次来港,我们主要都是去赤洲岛,考察化石产地,做野外实地考察,也对采回来的化石标本做初步观察以及鉴定工作。」裴睿也透露,按照古生物研究的方法,香港首次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发掘出来后,就需要做清理修复,把化石和岩石分离,然后再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裴睿和同事在赤洲岛考察。 受访者供图「最终目的是对它做一些科学研究。但目前,这枚化石骨骼的研究才刚刚开始。」裴睿称,赤洲岛的恐龙化石骨骼,最初并不能看到它的真正形态,只觉得有点像骨骼化石,直至把它从岩石里面修复出来,根据它的形态和其他结构,才真正做出研究判断。最后也是做了骨组织切片,才确定这枚化石是白垩纪时期的恐龙骨骼。值得留意的是,白垩纪作为地球历史上典型的温室气候时期,其古气候和古环境条件是近年来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在不断加强对这一时期陆相气候纪录的研究上,记者了解到,陆相沉积纪录中保存有丰富的古气候信息,古气候向乾旱或湿润转变,通过影响源区风化作用和沉积物供应,进而控制沉积动力过程并影响沉积岩石的组成和沉积构造。赤洲八仙岭有机会再现化石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赤洲组、八仙岭组是否还有再发现恐龙化石的机会?裴睿说,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信息还是看这个区域是不是沉积岩。裴睿透露,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香港赤洲组、八仙岭组的地层年代形成时间正好是白垩纪时期的地层;另外,地层也分布有沉积岩。「因此,理论上来说,这里再次发现恐龙化石的机率是存在的。」他补充说。发展局与中科院古脊椎所日前签署《关于深化地层古生物及史前时期遗址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协议》,裴睿(左二)亦有出席发布会。政府新闻处图片「通常来说,探寻恐龙的最佳地点是在中生代沉积岩层露出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山路旁、采石场、海岸、悬崖、河岸甚至煤矿都可能是挖掘的地点。香港是在海岸边发现。」裴睿续说,地球上的岩石通常由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岩浆岩三类组成。而沉积岩的多种岩石经过水流或者风沙作用搬运,在年复一年的沉积变化中形成,而恐龙化石也恰恰在这些岩石里面才得以保存,逐渐变成化石。而岩石的颜色、类型以及岩石在地貌上的反映,都对寻找化石提供一定的依据。但必须要意识到,恐龙化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发现的。在裴睿看来,发现化石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图为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的赤洲发现的恐龙化石。政府新闻处图片「你想像一下,恐龙当时生活着的这一片区都形成了沉积岩,而化石能埋到合适的岩层,还能袒露出来被发现,其实是很小概率的,所以在香港能找到这个化石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裴睿强调,目前恐龙骨骼化石还在清理修复中,还需等待进一步研究才能有更多信息披露。但研究分析周期,没有固定时间表。裴睿透露,化石修复的时间是不确定的,要根据岩石软硬修复难度决定,也涉及一些特徵研究。尤其目前,香港的恐龙化石本身特徵不明显,这个工作就会比较复杂。赤洲发现的恐龙化石正于香港文物探知馆展出,吸引众多市民入场参观。资料图片据悉,香港首次发现的恐龙化石骨骼,是经过二次搬运。意味着,它被埋藏后又被冲散,继而又被埋起来,因此骨骼就呈现支离破碎的状态,也很难有一个完整的骨骼信息。「目前清修出来的骨骼大小是30至40厘米,但还未拼凑完整。」裴睿说,目前也不能断定香港的恐龙骨骼化石到底属何种恐龙,还有待继续研究。赤洲全岛一片丹红,以红色砾岩、砂岩和粉砂岩著称。 资料图片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地球上无数的生命出现又消失,但自然界总有神奇的方法,留下许多信息待人考究,再次向世人讲述地球不同时期的故事。根据《关于深化地层古生物及史前时期遗址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协议》内容,香港与内地将开展古生物、古人类及旧石器遗址的科学研究、样本整理和鉴定、培训、交流等多方面合作。曾在港大读博士、毕业又回到中科院工作的裴睿认为,放眼全球,古生物的发掘、研究本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香港可依托内地的资源,收集更多数据来进行全面分析;另外,也希望和香港合作,更好推动科研跟科普的事业。第一个项目就从这枚恐龙骨骼化石开始。」裴睿满怀期待下一次的进一步研究。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