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研速递
全球资讯
国内资讯
国外资讯
科学人物
国内科学家
国外科学家
科普聚焦
科普文章
著名化石群
科普基地
图书刊物
化石知识
基础知识
图片中心
图片新闻
化石鉴赏
精美复原图
视频放送
科普视频
人物访谈
视频新闻
化石爱好者之家
品牌专题
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
“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
化石网科普基地
化石产地媒体行
首页
科研速递
全球资讯
国内资讯
国外资讯
科学人物
国内科学家
国外科学家
科普聚焦
科普文章
著名化石群
科普基地
图书刊物
化石知识
基础知识
图片中心
图片新闻
化石鉴赏
精美复原图
视频放送
科普视频
人物访谈
视频新闻
化石爱好者之家
品牌专题
全国化石爱好者大会
“我身边的化石”科普创作大赛
化石网科普基地
化石产地媒体行
全球资讯
国内资讯
国外资讯
国外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资讯
>
国外资讯
15
2024-01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容量510吉瓦
比罗尔表示,目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与化石燃料发电相比具有成本优势,实现上述目标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迅速扩大可再生能源的融资和部署。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11日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0%,新增装机容量达510吉瓦,太阳能光伏占其中四分之三。报告说,从各国和各地区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全球领先,当年中国风能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66%,当年中国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相当于上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此外,欧洲、美国和巴西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也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报告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迎来最快增长期。在现有政策和市场条件下,预计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在2023年至2028年间达到7300吉瓦。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说,尽管全球正在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设定的目标迈进,即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但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还不足以实现该目标。比罗尔表示,目前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陆上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与化石燃料发电相比具有成本优势,实现上述目标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大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迅速扩大可再生能源的融资和部署。报告还评估了绿色氢能源的发展前景并指出,尽管过去10年有不少绿色氢能源项目启动,但由于投资进度缓慢、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预计到2030年只有7%的计划产能可实际投产。来源:新华社作者:徐永春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12
2024-01
阿曼将发行多种金融工具 减轻对化石能源依赖
路透社报道,阿曼计划启用绿色债券、贷款等多种金融工具,其收益将用于资助可再生能源项目。
阿曼计划启用绿色债券、贷款等多种金融工具,其收益将用于资助可再生能源项目。阿曼财政部在当天发布的报告中写道,随着人口增长和快速工业化对电力供应和化石燃料储量构成压力,“阿曼重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潜能”。来源:财联社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11
2024-01
通向岩浆的隧道将“喷薄”无限可能
科研人员在冰岛准备钻探“地心”,为发现清洁地热能铺路。
冰岛以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这个岛国点缀着数以千计的钻孔,人们利用这些位于岩石深处的钻孔提取地热能。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冰岛正在打造世界上第一条通往岩浆室的隧道。雷克雅未克地热研究中心表示,这将是一次到达地球中心的旅程。偶然发现岩浆室一些岩浆室(地下熔岩储藏库)就位于地表下几公里处。岩浆偶尔会从这里泄漏到地表,以熔岩的形式喷薄而出。这种景观目前正在冰岛南部格林达维克镇发生。虽然喷薄带来雄伟景观,但也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问题是,科学家通常不知道岩浆室在哪里。目前也没有地球物理技术能精准定位岩浆岩储集层。雷克雅未克地热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一个岩浆室,并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钻入其中。↑ 冰岛克拉夫拉火山口下方约2公里处有一个岩浆室。图片来源: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新科学家》报道称,该项目将为人类提供第一次直接研究地球形成大陆的隐藏液态岩石的机会。在此过程中,还可能发现一条为世界提供无限廉价清洁能源的道路。冰岛克拉夫拉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自从冰岛有人定居以来,它已经有29次喷发记录。最近一次活动发生在1975年至1984年间,该火山爆发了9次。2000年,冰岛深层钻探计划决定在火山中钻孔,探索用极热和高压的地下“超临界”水发电的可能性。2008年,冰岛国家电力公司开始进行钻探。钻探机曾偶然在地下2.1公里处击中了900℃的岩浆室,好在岩浆没有喷发,也没有伤人。冰岛国家电力公司利用克拉夫拉钻井发电9个月,两个超临界井足以产生60兆瓦的电力。但是,高温使该公司不得不用冷水对钻头进行冷却,巨大的黑烟从钻孔中冒出。最终高温还是熔化了钻头等设备,钻井被摧毁了。2026年开始钻入“地心”失败未能阻止科学家钻入地球深处的决心。2014年,研究人员启动了克拉夫拉岩浆试验基地(KMT)项目。10年过去了,他们已准备好开始钻探。KMT的第一个目标是钻探岩浆,取得科学发现。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学研究所的保罗·帕帕莱表示,熔岩和岩浆是不同的。当岩浆到达地表时,会释放出大量气体,然后以熔岩的形式暴露在大气中,这两者都会改变其化学成分。能够进入地壳并采集岩浆样本将会极大促进人们对于岩浆室的理解。↑ 冰岛克拉夫拉钻井过热,巨大的黑烟冒出。图片来源:英国《新科学家》网站研究人员还计划向岩浆中投放科学仪器,以测量温度和压力。不过,开发能够承受高温、压力和酸性的传感器以及钻井设备将需要很多时间,因此,该项目将从2026年开始执行。这里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岩浆观测站。KMT第二个目标是改进火山喷发预测。目前,火山喷发预测主要是使用地震仪和其他地面仪器来完成,很难做到精确预测。而该项目将直接探查岩浆室,这将为火山喷发提供更先进的预警。为发现清洁地热能铺路研究人员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地热能生产的巨大飞跃。这种新能源可为世界提供大量的清洁电力,而成本几乎为零。冰岛和其他许多火山活跃的国家,已开始利用地热流体来驱动涡轮机发电。但这只占可用能源的一小部分。KMT可能会带来一种名为近岩浆地热的新能源技术。即在脆韧带钻井,并利用极热、高压的水来驱动涡轮机发电,其成本并不高。地球上许多地方都有潜力开发这种新能源技术。雷克雅未克地热研究中心的希亚尔蒂·帕尔·英欧尔松说,人们可借助先进的海上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的经验和知识,与从岩浆中获取能源的技术结合起来,生产清洁能源。“机会无穷无尽,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如何驯服岩浆这个怪物。”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张佳欣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10
2024-01
出土化石是矮暴龙还是霸王龙幼体?古生物界争执不下
自 1942 年出土以来,一具被许多专家认为是霸王龙幼体的化石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
自 1942 年出土以来,一具被许多专家认为是霸王龙幼体的化石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纽约邮报》日前报道称,一项新研究认为该化石并非霸王龙,而是另一个物种——“矮暴龙”。2020年,美国科学家霍莉·伍德沃德表示,该化石为一只霸王龙幼体,死时仅14岁左右,还有成长空间。报道称,美英两国的科学家近日重新研究了这具恐龙化石,结合霸王龙的生长环境和数据模型得出了“化石是矮暴龙”的结论。研究者尼克·朗里奇博士表示,根据模型推算,这只恐龙已经成年,体格也基本定型,即便继续成长也只能到成年霸王龙体重的15%左右。且化石上还有150处与霸王龙的特征存在区别,显然二者不是一个物种。在得知同行完全不同的结论后,伍德沃德称:“我对矮暴龙的真实存在没有意见,但我不相信他们的研究比我的准确。”另一名科学家、自称“恐龙狂人”的斯科特·珀斯认为:“新论文只会激化争论,但我还是乐观地认为这有助于推动古生物研究。”来源:环球时报作者:董铭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09
2024-01
去年英国化石燃料发电量创66年来新低
英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电力系统中95%的电力都来自可再生能源、核电等低碳来源。
2023年全年,英国化石能源发电量降至104亿千瓦时(104 TWh),达到195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近日,英国气候新闻网站Carbon Brief结合了英国政府公布的电力生产数据和市场信息,得出了上述结论。Carbon Brief于1月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英国化石能源的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33%。其中,天然气发电占全部发电量的31%,燃煤和燃油发电约分别占1%。可再生能源和核电的发电占比分别为43%和13%,另有7%的电力来自进口,3%的电力来自垃圾焚烧等渠道。“化石能源发电量的下降,由可再生能源的快速扩张和电力需求下降带来。” 该报告作者称。Carbon Brief报告显示,自2000年代中期起,英国的电力总需求量急剧下降,去年用电总量为313亿千瓦时,这一数字相比2008年的396亿千瓦时,下降了21%。主要原因有英国制造业衰退、服务业占比上升,以及天然气价格过高等。同期,以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高速扩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2008年的23亿千瓦时上升到2023年的135亿千瓦时,十六年间增长了近5倍。其中超过半数的电力都来自风电,达82亿千瓦时,生物质和光伏发电也有一定比例。英国提出目标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对电力行业减排,英国政府2021年确立目标,到2035年实现电力系统100%脱碳。但英国电网创下的“低碳纪录”,因为核电发电量的下滑、可再生能源增长缓慢,可能面临反弹风险。同日,彭博社对英国政府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电力数据和法国电力公司英国子公司的发电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英国核电站的发电量在2023年跌至42年来最低点。“这可能使英国增加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导致英国更难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彭博社报道称。彭博社报道显示,由于一座大型核电站在2022年退役,2023年英国核电发电量降至37亿千瓦时,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Carbon Brief对这一数据的测算则为41亿度电。根据界面新闻查询英国政府官网,英国核电供应电量在1998年达到顶峰,为90.6亿千瓦时,此后一直波动下降。2021-2022年的供电量分别为41.7千瓦时、43.3亿千瓦时。根据上述两机构测算,无论采用哪一数据,去年英国核电发电量都为近年历史新低。根据英国政府数据,英国核电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高速发展,在“腾飞”之前,1982-1983年英国核电供应电量分别为38.7亿千瓦时和43.9亿千瓦时。“到2026年底,英国目前在运的五座核电站按寿命周期将缩减至三座。英国政府需要考虑,在可再生能源出力下降时,如何提供清洁备用电力。” 彭博社称。英国在2022年4月制定了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因俄乌冲突使欧洲遭遇能源危机、天然气价格高居不下,为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该国将目光转向可再生能源、氢能和核电。英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电力系统中95%的电力都来自可再生能源、核电等低碳来源。英国计划,2030年海上风电装机量达50 GW,2050年国内核电的装机量达24 GW。英国实现核电目标的起点并不理想——由于投产时间早,大部分核电站近年都将退役。世界核能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英国在运核电规模为6.5 GW,共四座核电站、九个核反应堆,首次并网时间从1983-1989年不等。为实现核电增长,英国政府规划下一阶段确保八座核反应堆投产,并设立了基金资助有关小型核反应堆的研发和建设。除核电的“更新换代”危机之外,Carbon Brief报告显示,2020年至今,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乏力。其中部分原因是装机量增长“跟不上”。由于补贴力度不够、项目回报率低,2023年11月,英国政府海上风电补贴的竞拍遭遇流拍,成为近期风电领域标志性事件之一。路透社报道称,当月英国政府吸取教训后,旋即表示将下次竞拍的最高电力补贴提高三分之二。根据英国政府官网,目前英国已投产的海上风电项目规模为13.9 GW。此外路透社数据显示,另有13 GW的海上风电项目处于建设阶段。来源:界面新闻作者:郁娟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02
2024-01
史前巨鲸入选外媒评选2023年重大科技事件
这种巨大的哺乳动物被认为在3900万年前的浅水区徘徊,但它靠吃什么来保持如此巨大的体型仍然是个谜。
伴随着2023年步入尾声,不少外媒开始评选本年度的重大科技事件。从太空中詹姆斯·韦伯天文望远镜的最新成果到地球内部的“地核反向转动”;从与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到引起全民讨论的“低温超导突破”……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不同领域的这些科技事件代表着人类向未知领域的一步步探索。其中古生物:刷新史上最重动物的纪录入选。在古生物领域,备受媒体关注的2023年最重大发现之一是“史上最大动物的纪录被刷新”。根据国际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一种生活在大约3900万年前、现已灭绝的古代巨鲸体重可能超过蓝鲸近一倍,赢得“地球史上最重动物”的头衔。据称,该研究团队在分析秘鲁出土的骨骼化石后发现了这种体形巨大且骨骼异常沉重的鲸类动物。它的骨架长约20米,完整骨骼重量估计在5-8吨之间,比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25米长的蓝鲸骨骼还要重2-3倍。据估算,这个新发现的古代巨鲸体重在85吨到340吨之间,超过了目前已知的世界最重动物蓝鲸,后者体重为200吨。报道称,这种巨大的哺乳动物被认为在3900万年前的浅水区徘徊,但它靠吃什么来保持如此巨大的体型仍然是个谜。↑ 秘鲁史前巨鲸想象图研究人员还说,通常认为鲸类体形“巨大化”发生在1000万年前,而新研究打破了以往认知,有助人们进一步理解鲸的进化。原标题:《入选外媒评选2023年重大科技事件》(原文有改动)来源:环球时报作者:谢昭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18
2023-12
在“侏罗纪海岸线”寻找恐龙
化石海滩带来的不仅是寻宝之乐,还有教育和产业的收益。除了博物馆,当地中小学也不定期举办展览和讨论,让学生们畅想:自远古时代开始,自己生活的地区的动植物是如何演变的。
全球各地有很多恐龙迷,他们乐此不疲地寻找着恐龙的踪迹。自从1821年英格兰少女玛丽·安宁发现完整的蛇颈龙化石后,英格兰南部的海滩就被称为“侏罗纪海岸线”,不少人热衷来这里寻找化石。↑ 在英格兰南部的侏罗纪沙滩,兴致勃勃的孩子正在海边寻找化石。少女奇缘从多塞特郡的斯塔德兰湾出发,到德文郡的埃克斯茅斯为终点,这段153公里长的海岸线就是与美国大峡谷和澳洲大堡礁齐名的侏罗纪海岸线。这里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奇迹。在这条侏罗纪时期就形成的白色岩石海岸线上,从岩石中裸露出的古生物化石数不胜数。从三叠纪、侏罗纪到白垩纪,大约1.85亿年的中生代地质史就这样被浓缩在人们眼前。玛丽·安宁在英国家喻户晓,她能成为古生物学的先驱之一并非偶然。玛丽·安宁1799年出生在多塞特郡小镇莱姆里杰斯,她父亲是一名橱柜工匠,同时也在莱姆里杰斯的海岸挖化石,将化石卖给观光客贴补家用。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收集化石是时髦的事情,类似集邮,后来收集化石才变成了解地质学与生物学的一门科学。在莱姆里杰斯的化石博物馆里,展示的化石和历史文献能帮助人们了解玛丽·安宁的人生。1810年,玛丽44岁的父亲死于肺结核,全家失去经济来源,玛丽和哥哥约瑟不得不将收集化石当成全职工作。1811年,就在父亲去世几个月后,她发现了鱼龙化石,这是历史上第一具完整的鱼龙化石。这项非常重要的发现,很快在《自然科学会报》上刊载。当时玛丽还不满12岁,后来她又有很多重要发现,其中包括完整的翼龙化石。穿越之旅莱姆里杰斯的化石海滩如今成了当地吸引游客的卖点。只要天气晴好,就能看到三三两两的人散落在这片被阳光照耀得金光闪闪的海滩上,他们拿着小槌子对着石块不停敲打。在沙滩、悬崖、海蚀柱和石拱门上,几乎到处都有史前动植物的化石,人们在这里感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古生物博物馆都生动有趣。其实寻找化石的最佳季节是冬季,汹涌的海浪拍击崖壁,将松软的泥石冲下来,方便了人们寻获化石。最常发现的是鹦鹉螺化石和一些海底爬虫类化石。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12月底的一篇报道说,当时极端天气导致侏罗纪海滩的一处悬崖大面积坍塌,其中包含的大量史前化石跌落海中被冲上海岸,很多人趋之若鹜前往收集化石。时隔多年,在这里仍能看到,大汗淋漓的人抱着自行车轮胎那么大的菊石化石,看着比中彩票还开心。化石海滩带来的不仅是寻宝之乐,还有教育和产业的收益。除了博物馆,当地中小学也不定期举办展览和讨论,让学生们畅想:自远古时代开始,自己生活的地区的动植物是如何演变的。穿越上亿年地球历史的最好方法,是来一次“化石徒步之旅”,没有人想在侏罗纪海岸乏味地走马观花,因此有一个古生物知识丰富的导游陪同,是当地旅游市场提供的特色项目。很多当地人是化石爱好者,有的是学校的地理教师,有的是计算机工程师,他们都会非常专业地向游客介绍如何沿着海岸线找到漂亮的化石。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捡到1亿年前的动植物化石。当然,所有导游都会提醒:在这里找到的化石属于个人,要想带出英国,需要咨询海关方面,否则就有麻烦了。美妙乡村除了寻找化石,当地的乡村旅游也很火。从莱姆里杰斯沿着海岸往下走到渔村查茅斯,有欧洲最激动人心的悬崖运动和泥滩。查茅斯也是个钓鱼的好去处,人们能轻松钓到鲭鱼或鲈鱼。在另一个热门打卡地布特莱萨特顿镇,大约3公里长的卵石海滩旁排列着五颜六色的海滩小屋和小渔船。小镇两头是独特的红色泥盆纪砂岩悬崖,步行到最高处能将整个小镇和莱姆湾的美景尽收眼底。沙滩上还有小巧精致的咖啡馆,供应美食。来源:环球时报作者:曹劼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15
2023-12
COP28首次历史性提出“过渡远离”化石燃料
在各方拉锯的主要争议点——化石燃料用语上,文本呼吁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这关键的十年中加快行动,实现能源系统向不使用化石燃料过渡,以便到2050年实现与科学相符的净零排放。
12月13日,备受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经过紧张的“加时赛”后闭幕。图源:视觉中国COP28最终就首次“全球盘点”达成一致。曾多次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与COP谈判的国家气候中心原副主任吕学都告诉记者,能够通过首次“全球盘点”就是本届COP28最大的看点。尽管减少化石能源依赖各国早有共识,但是各国就化石能源退出速度存在纷争。这也成为本届COP28争论的焦点之一,化石能源退出如何在最终文本中表述经历几轮博弈。如今,终于在最终决议里看到最终表述:最终文本中没有使用“逐步淘汰”(phase out)一词,而是告诉各国从本十年开始“过渡远离”(transition away)化石燃料。在COP28达成的该“历史性”协议中,各国政府首次同意“过渡远离”化石燃料,以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在迪拜的谈判进行到12月13日凌晨之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于12月13日凌晨公布了协议草案文本。主办国阿联酋随后迅速通过了闭幕全体会议,没有人反对。COP28主席苏丹·贾比尔 (Sultan al-Jaber)说:“那就让我们完成我们承诺开始的事情。”随后,整个会议室掌声雷动。“我们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最终协议中加入了有关化石燃料的内容。”苏丹·贾比尔称之为“历史性的”。的确,呼吁所有国家放弃使用化石燃料是近30年COP历史中的首次。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讯组着:陶野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13
2023-12
牙齿微磨损揭示白垩纪晚期恐龙食性变化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鸟脚类食草恐龙的食性确实随着被子植物的繁荣而出现了变化。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近通过分析鸟脚类食草恐龙牙齿的微磨损情况,发现这类恐龙的食性在白垩纪晚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成果为研究恐龙和被子植物的协同进化提供了线索。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调查了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的12种鸟脚类食草恐龙的化石,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扫描这些恐龙的牙齿印模,对牙齿表面残留的微磨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被子植物种类不多时的鸟脚类恐龙相比,白垩纪晚期鸟脚类恐龙牙齿微磨损的平均深度要深,微磨损的形状也更加多样。被子植物被认为出现于白垩纪早期,到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已占植物种类的五成以上。有研究显示,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含有更多的植物硅酸体,这种物质会导致食草动物牙齿磨损。据介绍,此前难以从化石中找到恐龙是否食用被子植物的直接证据,本次研究结果说明鸟脚类食草恐龙的食性确实随着被子植物的繁荣而出现了变化。研究小组下一步计划调查更多种类白垩纪食草恐龙的牙齿微磨损,分析不同种类恐龙适应以被子植物为食的程度及模式,以了解恐龙和被子植物是如何互相影响、协同进化的。来源:新华社作者:钱铮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13
2023-12
“最后晚餐”透露小霸王龙食谱
幼年暴龙更爱吃小型动物,成年暴龙则爱吃巨型食草动物,这也许意味着大小暴龙之间不会争抢猎物。
成年霸王龙是可怕的掠食者,拥有强劲的下颚和锋利的牙齿,可以杀死比自己还大的巨型植食动物。然而,古生物学家发现,霸王龙幼龙吃的却是不同的食物,且猎物的体形要小得多。相关研究12月8日发表于《科学进展》。约7700万年前,在现在的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蛇发女怪龙(Gorgosaurus libratus,霸王龙的一种)是“陆地之王”,它们和白犀牛一样重,从牙齿到尾尖长9米。根据粪便化石和啃过的骨头,科学家知道成年霸王龙用它们能咬碎骨头的牙齿吃掉那些非洲象大小的大型植食恐龙,如三角龙和鸭嘴龙。然而,幼年霸王龙吃什么却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因为它们的头骨和牙齿并没有成年霸王龙那么坚硬。在这项新研究中,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恐龙古生物学家Darla Zelenitsky和她的同事描述了一具新发现的幼年蛇发女怪龙化石遗骸。这具化石遗骸发现于阿尔伯塔省恐龙省立公园,该公园是全球恐龙化石储量最丰富的地方之一。这只幼龙大约5到7岁,长约4米,重约350千克,相当于一只大型家猪的重量,约为父母体重的1/10。Zelenitsky说,这里的幼年恐龙化石非常罕见,因为横穿该地区洪泛平原的河流往往会在幼年恐龙死后将它们更小、更脆弱的骨骼弄碎。更为罕见的是,这一幼龙骨骼化石包含两具较小恐龙的化石残骸,后者是霸王龙幼龙的食物,可能还不到1岁,体重与现代火鸡相当。Zelenitsky说:“这是第一次有直接证据表明霸王龙幼龙在吃更小的恐龙。”她补充说,成年霸王龙可能不会吃这种小动物,因为它们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化石显示,霸王龙幼龙在进食时似乎非常挑剔,因为它只吃了猎物的两条后腿,这是最肥美的部分。“这是霸王龙的最后一顿饭,竟然保存在化石中!”并未参与该研究的英国爱丁堡大学古生物学家Steve Brusatte说,“这是霸王龙吃什么的直接证据,而不是猜测。”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古生态学家Felisa Smith说:“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虽然研究结果只基于一个个体,这对于生态推断并不理想,但解释却相当合理。”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对该研究的发现表示认同。她还认为,基于对幼年霸王龙和成年霸王龙牙齿磨损情况的相似性分析,成年霸王龙也可能把较大体形的猎物喂给幼龙吃。相关论文信息:https://org.doi.10.1126/sciadv.adi0505 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王兆昱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13
2023-12
《我的世界》携手《侏罗纪世界》开启恐龙冒险之旅
该 DLC 还允许玩家驾驶越野吉普车和摩托车等新载具,以保护恐龙的安全。玩家可能还需要前往电影中一些熟悉的场景进行研究。
游戏开发商 Mojang 再度推出热门沙盒游戏《我的世界》的付费 DLC,此次联手对象为史上最卖座电影之一的《侏罗纪世界》系列,并以最近两部电影为蓝本。Mojang 官方网站公布了“侏罗纪世界冒险(Jurassic World Adventures)”DLC 的详细内容,其主要取材于电影《侏罗纪世界 2:失落王国》和《侏罗纪世界 3》。在这两部电影中,被基因改造的恐龙逃离了南美洲岛屿,并散落于世界各地。官方网站描述道:“玩家将扮演艾伦・格兰特博士、艾莉・萨特勒、克莱尔・德林、凯拉・瓦茨或欧文・格雷迪,在标志性的地点进行任务,研究这些温柔和不那么温柔的庞然大物,拯救被非法捕获的恐龙,同时…… 尽力不被它们吃掉。你的任务是研究恐龙,所以你自然也会努力将它们从偷猎者和邪恶科学家手中拯救出来。你在主世界挖掘化石的所有经验都将在这次冒险中派上用场!”该 DLC 还允许玩家驾驶越野吉普车和摩托车等新载具,以保护恐龙的安全。玩家可能还需要前往电影中一些熟悉的场景进行研究。“侏罗纪世界冒险”DLC 目前可在 Minecraft Marketplace 购买,售价为 1510 个 Minecraft 币,约合 8.77 美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63 元人民币)。《侏罗纪公园 / 世界》电影系列将在不久的将来继续改编为游戏。就在几天前的游戏大奖颁奖典礼上,Saber Interactive 宣布了《侏罗纪世界:生存》。该游戏设定在 1993 年《侏罗纪公园》电影事件发生后,讲述了一位被困在努布拉岛上的 InGen 科学家必须设法逃离岛屿,避免被各种恐龙捕食的故事。目前该游戏尚未公布发行日期。原标题:《《我的世界》携手《侏罗纪世界》,全新 DLC 开启恐龙冒险之旅》来源:IT之家作者:远洋编辑:诸鹏飞审核:盛捷
05
2023-09
第二届亚洲古生物学大会在日本召开
本次会议由亚洲古生物协会主办,东京大学承办;会议主题为“新时代的深时科学(Science in Deep Time in a New Epoch)”。
8月3-7日,第二届亚洲古生物学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来自亚洲地区及邻区的四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本次会议由亚洲古生物协会主办,东京大学承办;会议主题为“新时代的深时科学(Science in Deep Time in a New Epoch)”。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亚洲古生物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主席詹仁斌,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朱茂炎等一行4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并分别做大会特邀报告、口头报告或墙报交流,部分出访人员还参加了大会组织的野外考察。本次大会学术分会场的主题主要包括:早期生命演化与寒武纪大爆发、地球历史上微生物岩发展的长期波动、中生代和古生代海洋缺氧事件、爬行动物演化、四足动物演化、非四足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哺乳动物化石记录、陆生维管植物演化、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及被子植物起源、亚洲新生代植物演化、放射虫的多样性变化与进化史、有孔虫生物学和古生物学及其对环境和地层学的意义、分子古生物学、基于地球化学指标的古生态学与古环境、古生物学中的层析成像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可视化、演化形态学的分析方法、古生代宏演化事件、三叠-侏罗纪之交的生物群、古生物与地层学大数据等近二十个方向。本次会议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近年来亚洲地区及邻区古生物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和新进展,进一步推动了亚洲各国古生物学术团体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化石保护和博物馆展览展示等领域的合作与学术交流。亚洲古生物协会成立于2019年11月,总部设在南京,挂靠于南京古生物所,旨在探讨共同开展亚洲古生物学的学术交流和研讨,谋划亚洲地区古生物学的发展和合作。会议期间,亚洲古生物协会召开理事会换届选举。选举结果为南京古生物所王永栋当选第二届理事会副主席,万斌当选第二届理事会秘书长;并决议第三届亚洲古生物学会将于2027年在泰国曼谷举行。大会合影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编辑:诸鹏飞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