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荣森先生字晓清,浙江慈溪人,丁未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即1907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生。民国九年夏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于课外余暇,先后学习英文打字,拳术及商业簿记等科。在校四年从未退到旷课,深得教师嘉奖。十三年六月毕业,名列前茅。旋投考国立北京大学,九月入理部预科肄业。十五年秋升地质学系,同班三人,先生及李陶、潘钟祥二君是。
先生性好动,喜旅行。十五年夏偕石原皋君历游杭州、绩溪、芜湖、上海等地。十六年四月邀同学五人作长辛店之游。十七年四月赴南口实习地质。越年入晋作地质旅行,历经获鹿、井陉、太原、定襄、五台,游恒山,取道大同张家口返平。嗣又住房山既周口店参观。此后实习地点有长辛店、宣化下花园、锦县、锦西、葫芦岛、沙锅屯、抚顺鞍山、本溪湖、临榆、唐山,以及宛平县齐堂等处。十七年清华学校举办暑期体育班,先生随班学习。冬初又开始溜冰。又以野外工作必擅摄影之术,乃购照像机一具从事练习。
先生博学好问,于求学期间已见端倪。十七年秋习日文文法,试读日文书,渐能瞭解。大学假期颇长,有时受时局影响,或开学甚迟,或中途缺课,先生乃利用时间,常至农矿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阅读,或住葛利普、孙雲铸两教授寓址补习。大学上课时内容有诚少,而先生学业从未中辍,且有长足进步之象。
十八年潘钟祥君休学一年,适常隆庆君复学,同班仍为三人。十九年六月毕业,七月入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以与北年研究院有合作关系,故同时为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助理员。二十二年兼古生物学研究室副主任,二十四年改任技士。二十九年升任技正。三十年兼古生物研究室无脊椎古生物组主任。
先生在地质调查所任职凡十二年,于野外调查,室内研究,无不勤奋有加,贡献累篇。即管理图书,清查标本,整理稿件,校阅刊物等事务工作,凡有所托,必能完成使命,条理悉具。
二十年三月间与刘季辰君同往安徽调查煤田,著有“安徽宿县烈山及雷家沟煤田地质”及“安徽怀远县舜耕山及上窑镇煤田地质”报告两篇。二十一年五月与王竹泉君调查宛平宛平县门头沟煤田,六月赴安徽舜耕山淮南煤矿局探取煤样。七月与孙殿卿君共同填绘二万五千分一北平西山三家店幅地质图,期月竣事。二十二年九月赴江苏龙潭、安徽水东、广德、及浙江长兴调查煤田。翌年一月偕谢君家荣再至长兴,三月又往湖北山西河南各省调查铜矿,与朱熙人石充二君同行。二十五年一月先生由北平来京,三四月间在南京附近祥研三叠纪地层,参加工作者有许德佑盛莘失二君。十月会同许德佑王钰二君赴宜昌远安当阳三县探集化石,详研地层,迄二十六年一月始返南京,十月与叶连俊君共同调查湘潭上五都锰矿,年底告竣,时本所已迁至长沙矣。二十九年十月霍世诚君赴都匀独山等县详研地层,翌年四月返碚。
先生在未毕业时对古生物学特感兴趣,辑有“中国无脊椎化石书目统计索引”一册,由北平研究院出版。入所以后,又完成珊瑚化石论文九篇,此外对叶肢介,沟鳞鱼,古杯类,层孔虫,腕足类(未完稿)海绵,海蕾及古生物通论,亦有著述。根据以上化石之研究,对于中国古生代地层系统颇多阐发。其专论地层之文则有双泉层之存在,青龙石灰岩之研究及沟鳞鱼层之讨论。“中国地层系统名称”巨著,搜集地层名称八百余则,分条解释。在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会刊中先后发表有关普通地质之处女作二篇,此后又介绍葛利普教授之脉动学说。目录学为学人参考所必备,先生于民国二十五年及三十一年两次编印,于地质同人之方便甚大。早年曾著区域地质报告两种。大部份经济地质之报告均未出版,其于安徽宿县,北平门头沟,浙江长兴,湖南湘潭之煤,湖北大冶阳新之铜,以及皖浙间各种矿产则均有报告发表,为国人所习知。自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起地质调查所每周讲演一次,由先生担任记录。迄二十五年三月初共讲九十九次,其记录成六册,交图书馆编存。此后所记尚未整理装汀,有待后人之补充。生平读书甚多,以两作目录之故,浏览亦广,遇有有关中国地质之书文,辄写为书评,投登地质论评,计发表共二十五篇。此外又为古生物志作中文节要两种。
未完成之稿件材料,除“奥陶纪艾家层之腕足类”外,重要者有二种,关于古生代及中生代之鱼类,近两年来积存颇多,均已着手研究,未成定稿。泥盆纪珊瑚化石巨著,其研究材料遍及南部各省,参考书之搜集,显微薄片之磨制,标本之修理及摄影,种属之鉴定等繁重工作大致均已完戎。假以一年之安定工夫,行见巨著问世,为中国古生物学大放异彩,不幸年未不惑,英才遽逝,回顾前瞻,不禁为吾国古生物学之前途悲也。
野外调查,室内研究,力之所赴,成绩斐然。设先生于以往十二年中,能专心调查,专心研究,则其学术之成就又奚止此,盖先生即勤于学,而又勇于任事也。十九年地质调查所创设讲学会:每周一次,先生担任书记,垂十二载。十一月整理历年积存化石标本,费时三月而止,二十二年春继续整理,乃得悉具条理,便于检阅,嗣以敌军侵势日炙,北平颇呈不安之象,乃将重要标本装箱保存,以备运出,翌午局势较稳,又开箱布置,渐复原状,六月间代甫故故陈列馆主任徐光熙准备参加在天津北洋工学院举行之矿冶展览会。十月派为宿舍管理员,公余忙于膳宿灯火者凡十五阅月。在同期间,曾在中发大学生物学系讲授古生物学每周二小时。二十四年本所在南京珠江路建造新址,图书标本仪器等等均待装运,先生亦躬与其役,致力甚多。九月初代理请假南旋之图书馆主任钱声骏君管理同图书约四个月,事务更繁。明年初抵南京,忙于整理图书标本并协助陈列馆之布置者,又经数月。夏间请假五十一日赴青岛与苏绮婉女士结论,期间并至北平一游。二十六年被聘为陈列馆指导员。是秋本所所迁长沙,先生于年底始由野外回所。以一贯之负责精种,参舆部署之劳。时地质调查所及地质学会积存待印之稿渐多,而国内在动荡剧烈之际,苦无印局承印,乃请先生于四月赴香港,专办所会两方印刷事宜。此役往返历时十七阅月。在港印成地质学会志三册,地质彙报二册,地震专报一册,古生物志一册,其编排、接治、校对、付款、分发、交换等事宜均独任其艰,——完成于一人之手。期间又代本所定购1938及1939的两年西文杂志及新书,使本所图书得按时源源而来。二十九年五月入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调训一个月。三十年秋参加地质调查所二十五周年纪念展览会之筹备事宜。此外办理地质学会书记编辑等务,管理本所修理化石等工人,等级旧存及新探之标本,代同人及所外地质学者鉴定化石等等,亦均尽力为之,始终不懈。
观乎以上所述种种,或疑先生疲于事务,妨害研究工作,似非得计,是又不解先生之用意,而忽视学术机关事务潞之重要性也。图书馆陈列馆之管理,稿件刊物之编辑校对,标本之整理登记,技工之督促指导,在在非地质中人不能胜任,此其一。研讨用力愈多者,愈感此项事务循规就范之必要,故乐为之,此其二。研讨工具资料悉具条理,全体同人均大受其惠,本所图书标本之搜集、保存、登记等事,虽未能尽惬人意,而其所以能免于凌乱无章章者,先生之功实不可泯灭也,此其三。明乎此则可知热心事务,利于已而尤在加惠于人,其贡献固不在编著报告宣读论文之下也。
十九年先生加入地质学会为永久会员。此后十余年中会务之推动有赖于先生者甚多,先后被选为助理书记,会志及地质论评编辑,财务委员会执行委员,理事会理事及书记,对于学会志案卷沿革组织财务奖金等均甚熟习。去年被推为二十五周年纪念会筹备委员之一,编有“中国地质学会概况”,会员人手一册、学会内容一目了然。先生作古,地质学会亦受重大打击,一时无法补此缺陷也。
十九年北平研究院创设地质矿产奖金奖励新近人员,先生获得第一届奖金二百五十元。此后数年间发表重要论文数种,于二十四年得赵亚曾先生纪念研究金一千二百元,二十九年又得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金一千五百元。凡此俱证各方对先生推崇之深与期待之殷。而先生典籍满架,标本盈屉,寝馈于斯,永不稍懈,故年三十有五已名噪中外。再假三十年之光阴,并非奢望,行见著作之丰富可以追踪奥斯明,而其在古生物学上之成就,又岂能让朗氏及斯米斯专美淤前乎?
先生对地质学之贡献以古生物之研究最最重要。古生物论文共十八篇,(著作目录4,5,7,9,15-17,23-28,30,36,43,46,48,最后五篇尚未出版(两篇(39及43)为编述工作,十六篇为创作。十六篇中珊瑚论文居其九,故对于珊瑚之贡献特多。此外海绵、古杯类,层孔虫、海蕾、腕足类、节足类、鱼类各一篇。海绵二种产自贵州桐梓县红花园之下奥陶纪石灰岩中,定名为Archaeoscyphia cf. chinensis Grabau及Calaihium(?)kweichowense Chi (sp. nov.)与Camerpceras hapehense Yu等化石共生,结论谓红花园石灰岩应与中国北部北林子石灰岩及大道石灰岩相当,且与朝鲜北部、加拿大、苏格兰同期地层极为近似,证明北大海曾一度伸入黔北。二十五年冬偕许德佑、王钰二君在扬子三峡石龙洞石灰岩中得古杯类化石六种,连同李四光先生等在川鄂两省所采者,写文论述,计四属九种,均属下寒武纪。此行最大收获将宜昌石灰岩之大部归入寒武纪,并按化石详细剖分,多年聚讼,真相渐白。论下古生代硼瑚者有二文,其材料采自甘南古浪县南山系上部及四川灌县水磨沟中泥盆纪之下部。南山系之时代,向凭揣度,今由珊瑚二种,知系泥盆纪或泥盆以前之物。一般地质学者多认鞋状珊瑚形态固定,时代准确,不加深究,先生藉描述水磨沟所产之一新变种的机会,详加引证,以见鞋状珊瑚之变化颇大,其生存之时代,亦较长。“中国之下石炭纪管状珊瑚化石”一文,根据丰富材料别为十四种,大部采自贵州,一部份来自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安徽江苏等省。十三种均属于Syringopora属,一种与Svringopora近似而差别极大,遂创立新属,名日Kweichowpora。国内新疆地质材料缺乏,且大部未经发表,故关于新疆之任何新知识,吾人均应重视。“那林自新疆采集之石炭纪及二叠纪珊瑚化石”一文发表新疆中部六地点西南部一地点之化石,属于下石炭纪者七种,分部于五地点,属于石炭纪者一种,属于二叠纪者四种,各见于一地点。先生在古生物学上最大之贡献为中国中石炭纪威宁系珊瑚化石之鉴定及记录。所著二文先后于二十年及二十四年出版。前文记化石二十八种,新种达二十三种之多,且发现一新属取名Kionophyllum,后文记十七种,内有新者七种,其二隶于Lophophrentis及Stylosuotion两新属。云南东南部二叠纪珊瑚化石十七种中有新四种,江西永新县六种中有新四种,新变种一,新属Paraeaninia亦在内。西康荣经县上三叠纪六射珊瑚一种,因为属中生代,且来自西康化石稀少之区,亦值注意。中国下古生代之层孔虫,以往间有零星记载,其名称及层位往往不甚确定。先生就历年保存之材料,择其保存较善者彻底研究,得十六种(内四新种〕分隶八属,为国内首次有系统之记载。其材料来源,分布于湖北、贵州、湖南、四川四省。未刊稿中有“贵州独山县下石炭纪海蕾之一新踵”,记录三十年一月在独山南十一公里,*狫河东一公里,曾同霍世诚君所采之海蕾标本二件,定名为Mesobblastus tushanensis同层化石有腕足类及珊瑚,且其上其下之地层,均含化石故时代可确认为丰宁系之下部。此系中国惟一已知之海蕾,不久常可发表。「中国中部及南部奥陶纪艾家层之碗足类」系长篇著作疑列为中国古生物志之一,虽已写成者只六种,但选择材料及参考书等等,已用用一番工夫,继续写去,短期间应可完事,今若由他人整理,恐须从新作起,费时良多。其发表最早之古生物论文,讨论中国古生代及中生代叶肢介化石之分布及其地质学上的意义,所述八种内有新种五,最古之一中,产于河北开平盆地中石炭纪,一属上二叠纪,一属上侏罗纪,其余五属均属下白垩纪。湖南泥盆纪跳马涧系下部发现沟鳞鱼,经认为上泥盆纪之物,而跳马涧系上部则有Eiifien化石,故先生切实唤起注意,以为跳马涧剖面有重加研究之必要,以见其间是否有不正常之接触。
近年来先后在云南昆明、呈贡、昆阳、曲靖、宣威、沾益等县屡有沟鳞鱼之发现,先生根据各处层位关系,确定其属于上泥盆纪前期之下部(Lower Frasnian),为文投登中央研究院之科学记录。北平西山门头沟煤系及红庙岭砂岩间之关系向甚模糊,先生及潘钟祥君为文阐明其间一百五十公尺至二百公尺之砂岩页岩及砾岩,实代表另一层系,取名双泉层,并定其时代为下三叠纪。第三篇地地层论文题曰“长江下游青龙石灰岩之研究”,与许德佑盛莘夫二君合著,历述青龙石灰岩之沿革、定义、剖面、上下界限、此较及分布情形。
先生对于经济地质贡献亦多,已出版及未刊报告共十四篇,关于煤田者十,铜二,猛一,油苗一。
先生致力于目录学,先后完成三册。第一次刊行之目录列举1846年迄1935年中国无脊椎古生物书文二百三十余种。第二次目录将民国二十三年及二十四年用中日英法德文在中外各地出版关于中国之地质著作,收集成册凡742条。第三次者继续前作,列举民国二十五年初至三十年第之地质著作达1796条。目录之作,在编者为最繁重之工作,翻箱倒柜辗转搜查需时甚多,卷册页数,数字满篇,非细心熟手,习于精确之人,难免错误横生,效用大减。而以上三书均条理井然,便利参考,地质学界获益非浅。“中国地层系统名称”一稿亦为目录之一种,二十二年五月写成六百余条,二十五年六月又补充二百余条,先后寄交印度地质调查所国际地质学会刊印。
先生治学与治事方法的特点有三。一曰条理,即施用科学方法,注意分析。讲求系统,致力研究,处理事务,均能井井有条,所集普通地质古生物地层等参考书文目录卡片数以千计,用时一索即得。二曰持续,盖工作无论如何勤奋,非经久不为功,久则熟,熟则巧,此经验之足贵也。三曰专一,地质之外无旁骛,专而后精,故能以少年而享盛名。
先生私人生活简单,有纪律,寡言笑,不谈私事,不滥交游,对于体力锻炼,技艺练习,向甚注意。似此情形即不能寿至耋耄,亦决不致一病不起。然则其致命之伤安在?曰在心境之不甯。
先生居常不谈家庭状况。北大同学及地质调查所同事中无能道其概略者。间接方面偶获一二治息,片断知识,未敢據以论断。所可言者,家庭中颇多未尽惬意之处,缄口口不言,其或抱无限之隐痛欤!
先生志趣坚贞,好学不倦,其最大希望为渡重洋,访专家,期获更深之造诣。近年来赴美之念未尝一日或释,然机会数至,均未实现。三十年九月地质调查所决定致函中华教育文化基会董事会推荐先生为赴美留学之候选人,由前任所长翁文灏、黄汲清两先生及赞勋三人共同具名介绍,函签署已毕而未发,太平洋战氛弥漫,终至烽火连天,不可收拾,中基会乃宣告停止接受新请求,事又未遂。先生最大希望至是几成绝望。嗣经继续设法期于本年中送其赴美习微古生物学,事已议定,而先生以肋膜炎等症于三月九日入北碚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院,病榻呓语犹时以赴美舱位机票为念。先生素不吟咏,忽于三月下旬,占一绝句,嘱余油印分发同人,诗云“壮志未遂屡经年,孤苦坚贞凭谁怜,伟业倾颓摧毁尽,敛迹埋声让俊贤。”」自伤之情溢于言表。呻吟两月有余,此早岁成名之古生物事者不幸于五月十三日下午十时在希望与遗憾交织中与世长辞。其“敛迹埋声”之句竟成谶语,悲夫。
作者:尹赞勋,原刊于《地址评论》1942年第6期
汇编于《却顾所来径——中国古生物学家的化石人生》一书
编辑:常君滢